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央视《京剧》播出后争议连连 被指刻意贬低昆曲



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8集纪录片《京剧》,自6月3日起每晚22:40在中央一套播出。《京剧》筹备与摄制历时两年,意在填补京剧发展史纪录片空白,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向观众普及京剧常识,这是在《舌尖上的中国》后央视的又一纪录片重点作品。虽然播出之前,《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在微博上诚意推荐,但节目播出后却引起京剧迷、昆曲迷双方的不满,京剧迷称《京剧》并未提供“正确的京剧常识”,片中充斥大量错漏,虽画面唯美制作精良,但形式大于内容,还有剧迷自发组织拍摄京剧纪录片,以正视听;昆剧迷斥责《京剧》有刻意贬低昆曲、拔高京剧之嫌。


昨日,南都记者致电中国戏曲学院戏研所特约研究员柴俊为以及戏曲曲艺资深策划人谢半仙,他们对央视制作《京剧》的投入度上给予肯定,但仍旧对制作团队京剧常识不够、不加辨别乱用采访素材制作纪录片的行为表示失望。(麻乐)


专家评剧


A常识错误,形式大于内容


《京剧》普及京剧常识目的虽好,但其常识的“真假”却令京剧迷怀疑。京剧研究员柴俊为举例,在第3集《借东风·传承》中,节目讲述京剧的传承,却只讲科班(及改良科班戏校),而京剧教育传承的三条道路———科班、私寓、个人授徒,对京剧发展都有贡献,亦各有成就。然而节目中只提科班,严重偏颇,“不是昧于历史,就是故意割裂历史”。

据《京剧》片里内容,梅兰芳参加了喜连成闯关东演出,并且在闯关东的演出中走红,这在柴俊为看来更是闻所未闻,“这与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的记述风马牛不相及”。


《京剧》导演蒋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京剧》中所有的文案都交给京剧方面的专家看过和讨论过,整个过程十分严谨。但京剧研究员柴俊为认为,虽然制作团队强调节目由专家把关,但这并不能成为掩盖《京剧》常识错误的理由,也凸显了制作团队辨别京剧史料的能力之差,“任何材料拿过来不加辨别就用,那还要研究干什么”。


曲艺策划人谢半仙否定了《京剧》对京剧的推广作用,他说:“我对央视这个节目期望值太大了,但它并没能准确阐述京剧起源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影响京剧发展的事件中,节目抓住的事件点也有偏颇,本末倒置。不喜欢京剧的人不喜欢看《京剧》,喜欢京剧的人也不喜欢看这节目了。”


B昆京之争:由来已久,并非纪录片挑起


第1集《定军山·溯源》中,节目解释昆曲因“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才子中状元”的老套情节,让观众“闻昆曲轰然而散”,走上衰败之路,这引来昆曲迷的不满,有观众认为《京剧》“踩昆曲”以拔高京剧。京剧研究员柴俊为也表示《京剧》中带有庸俗进化论的意味,即新的一定是好的,旧的一定是差的,所以新生的京剧取代了老旧的昆曲。


但柴俊为告诉南都记者,京昆之争由来已久,在戏曲界也颇具争议,并非纪录片《京剧》挑起,“央视团队也没有明白二者之争”。据柴俊为解释,京剧与昆曲其实是密切联系的两个剧种,所谓“京昆不分家”就是说京剧运用了昆曲中大量的剧目,例如京剧《游园惊梦》便是借鉴同名昆曲而来,而京剧中的大部分武戏也都取自昆曲。

观众点评


● 易北:京剧那纪录片,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作为一个昆曲迷和京剧迷,看了两集各种来气。溯源京剧并不扎实说明班是徽班,调是汉调,漫托风云,这是假借此片浇谁的块垒?把昆曲变成单纯“才子佳人”的小腔小调,一点也不说当时雅部花部的状况,说昆曲跟除四害一样。


● susie李舒:看了《京剧》,想推荐编导去听听袁寒云最擅长的《惨睹》,也许就能理解昆曲是不是“私定终身后花园”;也想推荐砖家看看升平署的记录,也许就能知道谭鑫培是怎么回事;还想说说让个坤角在三大殿前面唱《贵妃醉酒》会不会被爱新觉罗的托梦投诉…想了半天,我还是嘟囔了一句刘曾老在世时常说的:不容易!


● 沈嘉柯:看《京剧》纪录片,又想起新旧之劫。新是好的,旧要破除。旧的事物里有些美和好的顺带就灭了,被滚滚时间潮水淹没,纪录片中的美是截取精致和叹惋,作为行业开口饭,却是苦难史。没有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干一行爱恨交织一行。涂满粉墨的脸,翻跟斗的身,一把嗓子,构成用生命来现场讲故事的人。


● 青岛肖瑶:连看两天央1纪录片《京剧》,感受如下:1、李易的配音仍然好,就怕用滥,像任智宏似的,一听这声音就想吐可就不好了;2、比《舌尖上的中国》还做作的视觉手段,镜头是真美,也真不像纪录片啊,太多设计太多摆拍太多花哨了;3、明显的树碑立传之作。我最喜欢的唱段是《游龙戏凤》,估计是入不了正册咯……

(摘自 《南方都市报》)

本文《央视《京剧》播出后争议连连 被指刻意贬低昆曲》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zixun/711.html

上一篇:央视首届“少京赛”开启 下一篇:京剧《齐王田横》“青岛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