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中国戏曲,你将走向何处?

   中国戏曲,你将走向何处?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一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数欢乐。???

在我的家乡,也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方言称之为民勤小曲戏,最初称镇番小曲,因明清时民勤县名“镇番"故名。当地又称之为小戏,相对秦腔大戏而言,是流行民勤城乡的曲牌体地方小剧种。据载,自清中叶起,民勤小曲即流传至内蒙古临河、磴口、阿拉善左、右旗及新疆等地。民勤小曲源于当地和从内蒙流传而来的民歌“西调”、二人台,后又与江、浙、山、陕移民的俚曲小调相融合,在清之前期即已形成。据《镇番遗事历鉴》载,清道光十一年? (1831),“二分沟胡兆庠是年创戏社,领五徒游艺湖坝”。清同 治间,民勤小曲进入兴盛时期,职业性小曲戏班“容尤堂”,曾“游艺于口外(今新疆一带),凡历三年乃归。”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民勤东湖艺人刘发杰组建泰和班,将民勤小曲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建国后,民勤小曲在音乐,表演、唱腔等方面经 过挖掘,整理,改进,提高,曾多次赴省,地、县会演。(参考自《民勤县志》)

民勤小曲曲调丰富,优美动听.道白多用民勤方言,恢谐通俗,亲切感人.表演带有地蹦子社火特色,深得家乡人民喜爱。但就我个人的观察及平时和周围人的交流发现,地方戏曲的“戏迷”几乎是清一色的老年人,或者说是中老年人,顶多在演出现场周围蹦跶几个跟着爷爷奶奶来的小孩子。我们青年人也几乎没有谁喜欢或愿意去听去看,在我们的脑海里眼睛里充斥的是流行、摇滚、好莱坞。我们仅仅也是偶尔看看戏曲,从某中程度上说就是有点好奇而已,好奇是因为见过。比如对京剧的独特的脸谱、华丽的服装,川剧的神奇的变脸等等。然而并不等于我们就真正懂戏,真正会欣赏戏,我们自有接收能力开始,在我的印象中,只记得是港台的功夫片,日本的卡通,美国的大片,还有学校门房老爷爷经常听的秦腔。(但是我们对秦腔声嘶力竭的唱法很是排斥)对我印象深刻的没有戏曲。

这不禁让我有种担忧,地方戏曲对于地方人的吸引力在不断减退,也就是对我们年轻人的吸引力在不断减退,那么我们的国粹——京剧——它的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记得高中做过一道论述题,画着一幅画,舞台上在表演京剧,下面坐着一老一少两个人,老人听的津津有味,而那孩子却早睡着了。我们不能不担忧戏曲的未来。

在戏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萌芽,发展,成熟,辉煌,衰落甚至灾难。现在,人们都明白,戏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她是中国文学史、艺术史、社会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研究中的重大命题。但是戏曲获得这种地位是20世纪才发生的,这种艰难的变化过程,折射出时代观念的变迁和民族文化曲折发展的历程。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说《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中国京剧前途渺茫。报道说已故京剧大师裘盛戎的孙子裘继戎对京剧的前途很不乐观。又报道梅兰芳大剧院院长吴江表示,他担心将来有一天,京剧会从中国文化中消失。这个报道有点盛世危言的意思,我觉得对于人们认识京剧的真实现状和思考它的前途命运有好处。????

中国戏曲确实真正到了新的危险时刻,这个危险时刻是在随处“西皮”、到处“二黄”的戏曲貌似繁荣中,不易被发现的。为什么要说它到了新的危险时刻?因为它数量不够,方方面面的量不够。???

比如,它的演出剧目数量严重不够。有没有人做过统计,央视戏曲频道一年到头演出的完整剧目乃至折子、选场、唱段共涉及多少个剧目?根据我这个还算是喜爱戏曲的人的大致观看感觉,演来演去,似乎就二三十个戏。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是只有这么点儿?演来演去就只有那么几出戏?晚会上唱来唱去就是那几个段子?戏曲的剧目曾经很多,到如今萎缩到可以数得出来的程度,这不是戏曲繁荣的标志,恰恰是戏曲消亡的信号。没有一定的剧目数量,如何能支撑得起一个艺术形式?记得每年春晚都有一个环节是戏曲,但我看了好几年的春晚,总感觉每年演的都是原来的经典剧目,没有翻新,要么就拉几个小不点在那儿学唱几句,就算完了。而演员好像也就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

比如,即便是当今中国戏曲最有名、最优秀的演员,能演的剧目有多少?能有机会演出的有多少?过去的演员一个人能演数百出戏是不稀奇的,现在当红的那些国家一级演员,能演多少出戏?会演多少出戏?他们自己看过多少出戏?他们知道戏曲史上曾经有多少好戏?他们完全不能和过去的角儿相比。梅来芳这样的大师走了,而今且不说有人能对戏剧的发展做出贡献,就连能不能继承都让人怀疑。中国的戏曲可不是现在的所谓偶像剧,它要的是真功夫,没有刻苦的训练是不可能演出好戏的。???

? 电视传播对戏曲的杀伤十分严重。电视对传播戏曲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和功德,但电视也因为它的传播同样有不可估量的危害。因为传播的便利和权威性,电视的主导作用被强化了,电视所传播的戏曲剧目、剧种和演员,也得到了强化,而这个则取决于电视编导们的水准和眼界,他们的眼界和水准被所传播的内容强化了,因此它严重地切割了原本物种丰富的民间戏曲生态,使得公众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机会被大大削弱了。在没有电视传播的时代,地方戏曲虽然窘迫艰难地生存在区域小环境、小生态里,但它同时维持着戏曲生态物种的丰富性,而被纳入电视传播以后,电视的取舍犹如一个大坝的水闸切断了水流,使得更多的生物失去了其生态循环的条件。电视让人们以为中国戏曲就是电视上那些东西、中国就只有那几个演员、好的演唱就是那几个人的玩意儿。(摘自《认识京剧的真实现状 中国戏曲到了新的危险时刻》)?

面对戏曲的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每个国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戏曲能否继续发展辉煌,不是简单的几个戏曲进校园就能解决的,须从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着手,从宣传着手,让戏曲进入人们的周围,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生活,让人们了解戏曲进而去喜欢戏曲。相信有一天,戏曲——这笔文化宝藏会重现它的辉煌!

本文《中国戏曲,你将走向何处?》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zixun/4616.html

上一篇:给地方戏曲多一点保护 下一篇:独具风格造型艺术 色彩斑斓的中国戏曲脸谱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