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戏曲舞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判断和思考

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雕塑、工艺等各种艺术形式。其中, 舞台美术是戏剧艺术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舞台美术是包括布景、道具、灯光、效果、服装、化妆等各部门创作手段在内的总称。舞台美术在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儿童戏或地方戏等戏剧演出中, 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每一景物, 每一光色 每一音响, 每一服饰, 都在创造着人物行动的戏剧环境和动作空间, 在创造着戏剧气氛。舞台美术与剧中人物的行动有着血肉关系, 它不仅是人物的陪衬, 而且同时在创造着、揭示着戏剧的意蕴和神韵。古老而凝重的传统戏曲, 在当代意识激流的冲击下, 正经历着自身发展以来的一个大转折的非常时期。戏曲舞台美术的发展也不例外。

一.从《徽州女人》看戏曲舞美创新

戏曲舞美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一部创新史,既是前人艺术经验的总结,也启示后人的继续创新之路。

梅兰芳 先生去上海演出时,才在上海大都市的舞台上第一次见到了舞台灯光。戏曲舞台灯光的使用,无疑是戏曲舞美的一大创新和进步。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灯光成为了舞台艺术之灵魂。灯光巧妙地与舞台艺术有机地结合,创造艺术魅力的充分再现,不能不说是灯光和色彩所承载的使命。然而它又是担负着完成一部完整剧情所界定的舞台时空、场景、空间第一直观视觉效果,提示并诱导演员演绎剧情故事,从而无形地丰富了艺术的生命力。

黄梅戏《徽州女人》第三次晋京连续演出16场,并举行了第—百场纪念演出。在一片“戏剧正在衰亡”的叹息声中,该剧取得的票房成绩令人惊讶,然而细细分析起来却在情理之中。它在独特的品格,独特的题材,独特的语汇,独特的手法,独特的舞美等,在当今剧坛独树一帜。

黄梅戏《徽州女人》讲述了“上个世纪初在古老的徽州,一个女人或一群女人的命运故事”。四幕剧选取女人最重要的瞬间为基本场景,以剪影的形式篆摩了“嫁给 郎 君不见君,盼夫归来夫不回,吟尽人间悲凉曲,归来已是红颜退”的生命画卷,大时空的跨越展示了一个女人用一辈子来等待丈夫归来的凄美、哀婉、感伤的故事。在等待煎熬中度过凄寂孤独的一生,是那个时代徽州女人们生活及人格悲剧最普遍的写照。戏剧表现的既是一个徽州女人的一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很多徽州女人的缩影,通过女人漫长的等待境况,展现了人生的欢乐、艰难、坎坷与痛苦。

《徽州女人》的舞美独特,其中灯光色彩的运用与独到的艺术处理,使人深感设计者颇具匠心,极富内涵而又富有唯美主义的艺术技巧。设计者借鉴了话剧灯光处理手法,夸张且又赋予时代美融合于黄梅戏艺术之中,以致《徽》剧在舞台演出中的瞬间各个亮点和对比强烈的色彩变化,都与剧情产生共鸣。深层次地加以烘托、渲染,引导观众由感性过渡到理性认识,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又充分领略并认识了灯光与色彩的魅力。序幕迎亲一场戏,一束白光冲天而下,直射在周围一片黑漆的舞台中央的大花轿上,使花轿完全置身于光束之下,鲜红夺目,极其鲜明地点缀了这特定的道具。此时伴着音乐的起伏,又以大红花轿为导线,顿时满台大红大紫,使舞台爆发出炽热的迎亲场面,染红了静寂空旷的天空,使得那略显与世隔绝的山村突然沸腾起来。而灯光此时以重彩描绘,则是以强烈的、大面积地暖色烘托了整场戏的起落,让人感悟到每一个气氛和霎时的变化,真正使艺术的外在形式及内涵都达到和谐与统一。

又如剧中“盼”的一场戏,在空旷的舞台前端,一张具有徽派传统的雕花大床,置于平台上方,景物提示,那是一间古老而又简陋的山村内室。而“徽州女人”那种善良纯朴、对于美好生活的企盼灵魂犹如空荡冰冷的房舍般,显得苍白与无奈。而灯光除了基本的基调处理以外,则是随着“徽州女人”渴求美好的一系列艺术造型,独具匠心地让演员在透明的大床上表演,更鲜明、更夸张地展示在封建传统戒律下一个女人对人生的欲望。在剧情高潮之时,更是借着耀眼的逆光透着满台雪花及交叉光的处理,产生了无穷的艺术美感。

再如最后一幕“归”的场景中,此处灯光又给予极富内涵的提示。那偏僻的山村街景、残墙深巷,在一抹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斑驳腊黄,而灯光伴随“徽州女人”每迈石阶一步,一层一层勾勒出一条通往远去的石板小路,更有一束象征生命的绿色光源,把一个女人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寓以艺术生命的无限延伸,同时也象征了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人生之路。让欣赏者留连、遐想。这种与整体艺术相互慰藉,使我们感悟光与艺术唯美主义结合的本质升华。

二.现代戏曲舞台美术的发展

要使戏曲艺术尤其是戏曲舞台美术在新时期更加辉煌 , 更加繁荣 , 就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 , 与时俱进 , 使之更加现代化 , 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

1.促进演出风格多样化

传统戏曲的剧目及表演风格是丰富多彩的,但其舞台造型及演出风格则是单一的,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而戏曲剧本所提供的风格、体裁、主题、人物是千差万别的,这就给舞美设计构思以广阔天地,可以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风格处理和演出的不同格式。

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呼吁保护戏曲,甚至有人建议把戏曲放入博物馆,但是戏曲并非是冷冻起来“保险”的食物,它的存在需要的是进步不完善和发展。戏曲舞美也必须不断发展,以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

2.深刻提示主题思想

剧本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及人物行动来表达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及行动是离不开环境的。恩格斯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里的典型环境,除了自然环境外,还包含着很广泛的社会内容,但这句话指出了人和环境、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传统戏曲以演员虚拟动作来表达环境,放弃了生动具体的景物造型形象及其突出人物行动、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功能,在许多创新剧目的演出效果上会大为减色的。试想《红楼梦》这个戏有无布景演出时的两种不同效果,把大观园、怡红院、潇湘馆这些环境从形象上虚拟起来,就很难衬托出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人物的典型性格,削弱了行动的根据,就不利于主题思想的充分表达。再以《野猪林》为例,在林冲受害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人物的基调是愤恨不平的,但在林冲的感情及性格的发展中有个含愤、悲愤到怒愤的发展过程,如果运用好布景,可以加强这几个层次。

3.创造鲜明的场景气氛

舞台布景还可以把每个场景的环境、气氛、情调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并使不同场次有不同的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浙江昆剧团演出的昆曲 《十五贯》布景体制是选择局部形象表现整体气氛,有些场景的主要形象选择就与每场的内容及人物动作有密切的联系。如“判斩”一场戏中苏州府大堂上用了万民伞,不仅表现了公堂的气势和刻画了况钟这个人物,还烘托了成为万民称颂的清官况钟,面临疑案而举棋不定的矛盾心情,也为熊友兰、苏戌娟在喊冤同时责问况钟给以有力的形象衬托。

三.总述

如今,戏曲已融新写实派、新写意派,乃至象征主义、抽象派等等流派风格为一炉,提升成为一种多元的。如京剧《骆驼祥子》中歪斜的城墙与城门,就既有写实韵味,又有写意特色,同时还有象征旧的京剧的寓意。

总之,戏曲舞美设计需要创新思维,全方位、深层次开拓,我们必须为此而努力。

本文《戏曲舞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判断和思考》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zixun/4487.html

上一篇:太康道情青衣和花旦 下一篇:太康道情中的闺门旦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