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太康道情戏中的台步表演

台步是演员在舞台上走路的舞蹈化步子。戏曲里有句行话:“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口”,足见其在表演中的重要性。道情主要学习了昆剧的台步,太抵要求是生角潇洒,老生则要“脚步从‘丁’起,脚背往上提,踝骨向前迈,远抬近落地。”起得重落得轻。旦角重稳健,强调“脚跟先落地,然后向脚掌;脚尖朝前移,且忌‘颠’‘跳’‘晃’。”身子不乱摇摆。花旦则要婀娜轻盈,步要细,身要直,肩要平,由慢而快,由快而慢,脚在裙下行走,如波纹微微滚动。丑角重活泼。小丑的台步多种多样。大多都给人以滑稽可笑之感(另外介绍)。当然,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景的不同,演员的台步也会有所变化。 :

道情剧的台步有许多种:

丁字步:斜扭着右脚,让脚跟顶住左脚心,或反之把脚跟靠在右脚心旁。

点步:左足站,弯过右足点地,或右足站,弯过左足点地。 :

正步(又称“踹步”、“慢步”):起脚先左后右,脚离地三到五寸,或五到八寸,勾起脚面,成四十五度的倾斜(左脚脚面向左),而且一定要把靴底亮出来,右脚要站稳,不许晃动,用右脚和右腿控制全身平稳。迈左步时右手膀微微地甩向右胸下方,左脚向左前方迈去,着地面,右脚紧紧跟上去,立在左脚后跟的后面成丁字形。再迈右脚,左脚紧紧跟上去,立在右脚后跟的后面(左脚心右侧方,对准脚后跟),成丁字形。

旦角正步,亦是先迈左脚,继而迈右脚,步伐成直立一字形,由脚跟先落地,经脚心再到脚尖,脚心着地时起第二步。行进间双手如微波,四指成兰花形;脚要稳,步伐要匀称;步调要轻柔而明快。

快步:步伐成“一”字形,轻而快。下脚时,脚跟看到脚尖,再起第二步,同时一步快过一步。

半步:两脚闭拢,出半脚,由脚跟翻脚尖时,起第二步。

花旦步:出脚一步半,步形稍斜,步子轻快,稍带跳跃,鳊鱼上水,迈步上挣,落下平行。

连步:左脚迈出落地后,接着右脚迈出,右脚落地左脚迈出,这样左右脚不停地迈步。

云步:双足站成八字形,先用双足尖向内,双足跟向外一移,再足尖向外,足跟向内一移,这样正反“八”字形,磨步横着走,步子要匀称,可由左向右,亦可由右向左。

搓步:通常是一条腿躬,另一条腿绷直,往前搓着走。前脚向前迈起,后脚随即搓上一步,占有前脚位置,使前期更向前迈进一步。是剧中人物勿促行进时常用的一种步法。

醉步:又称“倒步”。左脚从右脚的右面越过,双足成交叉形,接着左脚向左挪一步'右脚撤回来,左脚又横着走一小步,这叫作“右倒步”。如此一左一右地走不稳,东倒西歪,类似醉酒的样子。

膝步:分单膝步双膝步两种,亦称“跪步”。单膝步,乃一条腿成弓形,另一条腿膝步,跪地,弓着腿用脚往前挪步,跪着的那一条腿用膝部朝前挪。双膝步则是双膝跪地,用双膝部挪动前移。

单腿趋步:一条腿提起,脚离地面,另一条腿站稳,脚步向前趋行或向后趋行。

轧步:一双足站正,一脚微抬,一脚落下,叫做轧步。

丑角的步法又有其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种:

蹲步:先站丁字步,双手叉腰,平台左脚,绷脚面,渐渐落下,仍站丁字步,前脚脚尖点地,膝部微弯,身子立的较直时蹲下到五寸,胸部微挺,腹部收敛。防止弯腰,曲背,挺腹,突臀。

八字步:双足分成八步,官衣丑立定时用八字正立倒立均可,根据人物剧情要求,老丑起步时亦用此法。

踮步:站丁字步,前脚脚尖着地,脚跟略离地,名为踮脚。一般穿荼衣、箭衣的茶博士、酒保、差役等人物都用此步。“打穷结”时,必是踮脚。褶子丑用的较少。

台步:一般丑角行走,即用蹲脚向前直走,不必横出和亮靴底。官丑,褶子丑用方步,步子小于小生。老丑用八字步。

上步:一般丑角上步,先起半个云手,同时起右脚,待双手落下,出左脚,脚尖点地,如起反云手,脚的动作相反。这个起步往往用于向前指点的时候,所有脚尖点住后,手即随即指出。

腾步:与上步相近,但带跳跃之势,故名腾步。如向左跳,先起正云手,同时起右腰,踏向左足的左边,着地时,左脚迅即跟着伸出,脚尖点住;如向右跳,手脚动作相反。腾步也和上步一样,手脚同时动作。一般丑角用这种步法,动作较轻,幅度较小,故又名小腾步。武丑用作蹿、跳、蹦、纵,就较快较大。不论文丑、武丑点地,应用这种步法很多。

箭步:如向左去,先跨左脚,不等落地,即提起右脚,同时左脚往前大步踏落,右脚跟着落地;如向右去,则先跨右脚。这个步法较腾步更为紧张、迅速,幅度也更大。道情《下山》中的小和尚唱“下山去,下山去寻一个鸾凤交”时,即用此步法冲向台前,表示冲破罗网的急迫心情。

拐脚:一般书童出场用此步法,即双脚分别向两侧拐出,要见靴底,双肘夹在肋下,双掌朝外,置胸前,双腕摇摆,与双脚拐出动作相配合。这个动作,用在未成年的小厮走路时,成年的小厮走路时,跳跳蹦蹦,轻松活泼。如在原地上双脚拐出,一起一落,同时头与双手交叉摇摆,节奏较第一种强。这一种动作往往用在否定对方意见之时。例如道情《双拜寿》中的小于刺,当于老一要打他,他口说这不怨我时即用此动作。也是原地拐脚,但边拐边把身子转一圈,双肩微微摇摆,眼睛注视对方,呈现一副呆像。

踢脚:分前踢脚和后踢脚两种。前踢脚起步时,先下蹲抬腿,大腿要平,膝盖.靠在胸腹间,小腿下垂,脚向上勾起,然后落地,再抬另一腿。这种大小腿成直角名为“虾米腿”。双脚直起直落,同时双手抓水袖,甩上肩头。这种步法表示轻步悄行。如在《侍女登科》一剧中县官田中元将小女许配给巡按大人,他欣喜若狂,就用此动作。后踢脚:先双脚后退,一起一落,脚根向后打着臀部,然后落地,上身略向后仰,表示恐惧或紧张。在《白玉楼》中周大赖和淫妇正在调情之时,忽听白玉楼扣门,惊恐之下就用这个步法。踢脚的关键在蹲腿,如果直腿,脚跟就不能打着臀部,也表现不出惊恐的情绪来。

小蹿步:背右手,庄手置身前,向前跑去,也须蹲脚,步子要小而密,先在脚跟用劲,再转到脚掌,才能稳而快。这种步法表示兴奋愉快,紧行几步,在道情传统戏《李天保吊孝》中小罗头就用此步法。多数丑角戏都用过此步法。

跺步:双脚成坐马式,满脚落地,急促横行,同时移动腿部,不必抬起.因此走法可向前行走,亦可用以退行,都表示急促之意。

瞎子步:瞎子走路的特点在于每步带有试探性质。手马向左右点试,左肩侧着朝前,斜出左脚,以脚点地三下,然后踏平,再出右脚。道情现代戏《收租院》  中的瞎子老头就用此步,而古装戏《分玉镜》中的瞎姑,却不拿手马,只得用双膀伸出,左右去摸。如果是瞪眼瞎,在行走中再加上撇嘴、吧嗒嘴,跟帘上下翻动,若是假瞎子,还要下嘴唇向内裹,做出偷看人的样子。

瘸步:剧中瘸子,一般都是左脚瘸。左脚在前,用脚尖着地,左手左肩同时往下一欹.右肩顺势往上一抬,这是一般的瘸子步法。根据角色的性格、年龄、性别的差异,也有的瘸步不完全相同。

蝎子步:全身趴下浮起少许,双手握拳,用双肘及双脚尖着地,行走时左肘与右足尖同时移动,右肘与左足尖跟上,i样一步步移动,要快而稳,防止拖脚和臀部突出。这种步子很少用。

不倒翁步:这种步子与踮步相同之处是脚跟都不着地,双手扯起衣襟,夹在胁下,在原地打圈子;上身跟着前俯后仰打转;腰部要求灵活柔软;脖子则要僵硬,才显得风趣。

矮步:矮步实质上是蹲脚的极度夸张,所以除了有生理缺陷的人物如武大郎,过去必须走矮步以外,其他人物在特定情况之下,有时也用矮步,而且方式也不止一种。1.双脚蹲下,臀部坐在脚跟上,上身挺直,双肘夹紧在胁下,腹部收敛,前脚脚跟离地,亮靴底,踏平,后脚跟上,步步着实。双脚如不完全蹲下,臀部坐不到脚跟上,必然突出难看;双肘如不夹紧,则双臂必嫌过长,与身体不相称。因此,要求什么时候双脚都要缩紧,不能伸出。2.姿式与前一种同,但仅用脚尖走路,不亮靴底,往往用在紧步快行或用双食指指出时。如道情《白玉楼》中周大赖和寡妇刘三姐对唱时就是用的这种矮子步法转圈圈。

拍脚矮步:这种矮步,需蹲下身子,双脚绷紧脚面,每向前走一步,用手掌拍一下脚尖,一步紧一步,节奏性很强。这种矮步,好似麻雀跳,所以又名“雀行步””,用来表现飞檐走壁以及武生、武丑夜行中探索前进,是很形象的。

地蹦子:蹲下身子,用双脚尖横跳一圈,双膀夹肋,双手平伸,手掌向下,左右

摆动,头都左右顾看,与双手交叉进行。往往用在夜行中,配合击乐(水底鱼),

这种是横跳的,所以又名“蟹行步”。

斜步:身子偏侧,脚斜伸出去,一步一步走得缓慢,头往后看,表示偷偷摸摸,鬼鬼祟祟。道情《白玉楼》第一部中,周大赖在栽赃白玉楼时,偷偷地背米袋就用此动作。

现代剧目中道情还十分讲究各种台步与传统的舞蹈程式的结合运用。如《前进路上》、《春桃借牛》、《草原医生》、《铁流战士》等剧目,都有精湛的舞蹈台步综合运用,惟妙惟肖。《前进路上》中的老郑、春霞两个人物,分别在“推车拾粪”“下雨抢粪肥”、“老郑追车”、“挑担赶会”等场面里,借鉴了传统戏曲的台步法。创造了新鲜的舞蹈化程式,使“滑步”、“跑步”、“赶步”、“辗步”、“顿足步”、“倒足步“、“横步”、“三趋步”等台步舞蹈化,大大提高了戏曲的表演效果。

《林翠翻车》中的主角、新娘梅姐第一次坐车回娘家,忘了带伞。天要下雨.新郎林翠返家去取。此时,马拉着车跑起来。梅姐坐在车上,表演了各种精彩的坐车惊慌舞蹈台步。林翠飞快追上马车,先抓住牲口安慰梅姐,二人又作了一翻传统戏中从未表演过的现代化生活舞蹈。途中梅姐借机表演了持伞的功夫,忽而一伞双遮,忽而一伞单罩,异常有趣。接下来,二人边舞边唱。在唱中再次展开了别开生面的驱车舞蹈:有上下坡、快慢行驰,路不平坦,忽遇小桥急驰翻车等。穿一身崭新衣服的梅姐被滚得泥土满身,一双绣花鞋被甩在泥沟里,雨伞被  马车轧坏,所带礼物撒落满地……梅姐狼狈不堪。这一系列的表演,非常逼真动人。

道情另一剧目《春桃借牛》,则以虚拟的形象表演,使观众耳目一新,戏中拉犁、赶驴、牵牛、套牛犁地,牛驴同拉一套的滑稽动作,都十分真切形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本文《太康道情戏中的台步表演》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zixun/4465.html

上一篇:太康道情知识:耍髯口 下一篇:最早的戏园杂志——《吉祥剧刊》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