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河南戏曲服装扮相

杂剧中已有士农商民各种人等的不同服饰:巾帽类有长脚幞头、花脚幞头、无脚幞头、平沿盔;高巾、扎巾、东坡巾、软巾诨裹,还有插羽毛、竹子、花朵等点缀装饰,乐伶除专用的牛耳幞头外,还有团冠、高冠。服饰有圆领长袍、圆领宽袖官衣、斜领长袍、圆领窄袖袍、对襟袍,短衫裤褂多有滚边绣彩。还有博带、护肚、围腰、双带、汗巾等。鞋靴类有短靴、快靴、长筒靴、圆口履等。后随着传奇角色的增多,表演中歌舞化、程式化的因素增加,服饰装扮的可舞性、装饰性、程式性逐步加强。纱帽翅已有平直、下垂、朝天之分,进而又演变成展角的相貂,方翅、尖翅、圆翅的纱帽,平沿盔又派生出各种文武官员的盔冠,各种软巾也沿边绣花并加衬成型,演变成小生巾、方巾、棒棰巾、相巾、四楞巾等。这样,慢慢形成了戏曲服饰的规制,龙纹变成了蟒纹,甲胄变作了绣靠,铜盔改制成纸壳,且加上绒球泡珠的装饰,与生活服装拉开了较大距离,演变成专用的戏剧服装。明清时家班多自备戏箱,会班、街班也多由庙会、行会、四街集资备箱。现陕县大营乡南阳村扬高戏班,尚保存有清代的戏衣。(见右图、下图)中州称一架箱为六蟒、六靠、六褶子、六箭衣、六套小衣包、四身龙套、四身宫女服和帔衫腰包等。清末密县煤窑办的太乙老班有两架戏箱,其他小戏班也有一架半戏箱,再小的班社也得有四蟒、四靠、四官衣等服饰。就服饰的质量而论,豫东地方有三槽之分。一槽为购置服装,质量较高,明末清初时多为布料绣绒丝线,清末时为丝绸面料绣花勾金。二槽为地方小作坊产品,平布彩绘加沿边。三槽为艺人自制服装,绘绣沿边自便,规格不等。服饰管理分大衣箱、二衣箱、靴帽箱,箱倌还要兼打击乐伴奏、跑龙套。民国期间出现了租箱制。1949年以后,一些新编古代题材剧目,设计制作了具有朝代特色的服饰,如战国服、秦汉服、唐朝服饰等,用薄铁片、皮子、塑料片做武将甲胄。还制作了帝王用的垂珠冕(天平冠)、后妃戴的如意冕、王族戴的通天冠(卷云冠)、大臣戴的进贤冠、貂蝉冠(笼巾)、御史戴的獬豸冠、宰相戴的改良相貂、大夫戴的高巾、武将戴的改良盔、文官戴的改良纱帽。另有秦汉的挑脸鞋、朝鲜挑尖鞋、蒙靴等。还创造了能加高演员的内衬高跟鞋。剧团国营后,私人行头作价交公,跟包的加入舞台美术队工作。>>

戏装规制 戏装分帽箱、衣箱、靴包。帽箱又分盔冠和巾帽两类。衣箱分文服武服。>>

盔冠类有;帝王戴的堂盔(王帽)、九龙冠;后妃戴的凤冠,诰命夫人和婚礼中的新娘也可戴用;太监戴的大、小太监帽;宫女戴的宫娥冠(过桥);宰辅大臣戴的有金貂(文阳),丞相戴的有相貂、相纱,侯爵戴的有耳不闻八角盔、狮子盔将帅戴的有帅盔、倒缨盔、夫子盔}少帅戴的有紫金冠(太子盔)、束发冠;女将戴七星额子,武将戴大额子;番王主帅戴草王盔,辽金主帅戴双龙达帽,辽金官员戴达帽,兵士戴兵盔,女兵戴小额子;官员戴纱帽,生脚插方翅,净脚插尖翅,官丑插圆翅,品下官吏无翅或桃形翅;衙役戴皂吏帽,捕快督头戴黑色硬罗帽,侠客义士戴硬壳花罗帽;驸马戴纱帽加驸马套,状元戴纱帽插金花;高僧戴五佛冠,道士戴道冠;行者扎头箍,武士插面牌、铲头刀、茨菇叶,武将插雉鸡翎,番将挂狐狼尾。>>

巾帽类有:帝王戴王便帽,丞相戴相巾,将领戴扎巾,军师戴八卦巾,校尉戴大尾巾,龙套戴抢锅铲,武生戴武生巾,小生戴小生巾,穷生戴方巾,富绅戴员外巾,商人戴鸭尾巾,纨祷子弟戴棒棰巾,英雄豪杰戴黑软罗帽,侠客盗寇戴花软罗帽,地痞流氓戴四门斗,渔樵农夫戴草帽圈,行路人或病人戴风帽,渔家妇女戴渔婆罩,彩旦媒婆戴帽箍,和尚戴僧帽,道姑戴妙常巾、姑子帽,老人扎绸子。>>

大箱倌管文服,有男蟒女蟒、官衣、花素褶子、男女对帔、开氅、斗篷八卦衣、富贵衣、宫装、太监衣、龙套衣、僧衣、道衣、小衣包、裙子、坎肩、云肩,另外还有玉带、丝绦、四喜带、鸾带、水领,还兼管笏板、念珠、手帕、纸扇、绒毛扇、老郎神。>>

二箱倌管武服,有男靠女靠、箭衣马褂,包衣包裤、战衣战裙、打衣、挎衣、上甲下甲,兵衣兵坎、把子衣,老斗衣、茶衣、彩裤,水衣、胖袄、竹背心、罪衣、兽形等。

鞋靴一般由帽箱兼管,或分给演员个人,有官员穿的高方,官丑穿的朝方,将兵穿的虎头靴,女将穿的打靴,武士穿的快靴,绅商穿的登云鞋、夫子履,旦脚穿的彩鞋,渔樵农夫穿的仿草鞋、双梁鞋和高袜。过去男扮女角有特制木趼,露出三寸金莲,也叫踩寸子。

塑型兽形 利用扎绑、衬垫,可掣改变人的体型,或为特体,或为异类。如达官贵人、英雄豪杰,为了装扮得雄威,穿衣前先穿胖袄,填衬胸肩。为了刻画奸相的诡诈,先把背部高高垫起,穿衣后有缩膀探脑的形象效果,如豫剧《宇宙锋》中的赵高。豫剧《罗锅招亲》中的驼背和《作文章》中的傻少爷的大肚皮,用特制的填衬垫起来。《嫁妹》中的钟馗、《闹天宫》中的巨灵神,用木棒和垫子系在肩上和臀部,把官衣和下甲高高支起,形成架膀、凹腰、撅屁股的拙笨滑稽扮相。

豫剧《游龟山》中有狗形,《天河配》中有牛形,《猎虎记》、《武松打虎》中有虎形出现,演员扮演,要戴兽头,穿裤褂相连的绒质绘画兽衣。有些剧团没有牛衣,便以戴牛头,穿土色老斗衣,水袖绾起,双手执棒的装扮代替。《盗仙草》中的鹿童、鹤童,《水漫金山》中的鱼鳖虾蟹,《闹天宫》中的猴,《闹龙宫》中的龙、蚌,《火焰山》中的猪八戒、牛魔王等精灵妖怪,采用艺术美化的变形动物扮装,作了人格化处理,制作了专门服装。鹿童服饰绣梅花斑图案,鹤童穿绣羽毛翼式斗篷,猴服用人造毛绒缝制,蚌精身背绸纱蒙制的蚌壳,鱼精身上绘平金鱼鳞图案,龟精蟹精背驼平金绣甲,虾精穿平金横纹虾服。龙王、牛魔王特制了专用盔帽和龙袍甲衣,鹿、鹤、鱼、鳖、虾、蟹都戴了象形的槛脑或巾帽头饰。

彩头变装 剧中人服饰的突然变化,能够制造神秘离奇的气氛,谓之彩头变装。河南地方戏的剧团,多年来进行了多种的创造。豫剧《封神榜》中的妲己,第一次出场时为狐狸的形象,当众一转身即变成美女形象。其服饰为双面制作,反面用赭色绸里缀丝穗,云肩背面用玻璃珠塑料片作狐头眼睛和牙齿,先扮成苏妲己的样子,出场前将衣裙翻起,露出

里子成狐狸状,转身松带便可复原。

河南曲剧《画皮》中的魔鬼,用红色开口髯顶在头上当头发,画蓝绿色斜破脸,插耳毛,用棒支肩加宽肩膀,穿黄蟒束鸾带,露出光腿,腿上画毛,脚穿快靴。变美女时采用幻术换人。豫剧《狐仙女》中的石如玉,《哭灵》一场孝服变红装,将红帔的白里子翻露出来,临时扎成孝服的样子,当场去掉系带,转身复原。豫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哭灵时的祝英台身穿孝服,一声雷电将坟劈开,跳入坟内,灯亮时坟变成一朵大莲

花,花开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站立花心,身着彩衣,肩披蝴蝶羽翼。此乃内著彩衣,外罩孝服,采用速脱法变装。

特殊扮相 豫剧、越调、大平调、大弦戏等剧种,过去都有些比较特殊的扮相。越调《赵公明下山》的赵公明,初次出场时头戴道巾,脸画油白三块瓦,挂黑满,穿道袍,腰束黄丝绦,布鞋高袜,手持拂尘。后每次出场时,脸上都要加画,直到最后一次出时,形成一个碎花脸的脸谱。他头戴相纱,将两根展脚长翅移至后方直插,相纱的正方和两侧,扎系上三个黄表纸摺的纸扇子;双鬓处分别系红彩绸,扎红绣球,绸长至胸前;黑开口髯系下巴上,露出嘴里含漱的两对獠牙,眼上罩戴铜制的锂亮泡眼,耳前插一对耳毛;身穿黑大靠,背插靠旗,手执钢鞭,内穿红彩裤,蹬厚底靴,并与虎形配合,骑跨或踏其背上。豫剧《赵公明下山》中的黄龙,七星额子反戴,面画丑脸,身穿白靠,腰后斜插虎旗一面,下身穿彩裤,足蹬高底靴。

越调《锯大缸》中的补缸匠(为土地神变化),头戴一把抓帽,面画丑脸,将三髯辫成小辫子挂在嘴上,胡辫高高翘起,身穿蓝袍子,鸾带兜臀系腰,彩裤、高袜,蹬云鞋。

豫剧《火烧琵琶精》中的申公豹,黑满罩脸,脑后扣紫红花脸樯脑,颈系红绸条带,身穿紫色平金开氅,腰系紫色丝绦,黑彩裤,脚蹬夫子履,高袜扎带,手执拂尘。

豫剧《百鸟朝凤》中的妖怪首领,将黪满髯口罩在头上当发套用,后扎红头绳发髻,面画斜破脸,耳垂挂红色大耳环,身穿泼旦袄裤(清代民间妇人服),腰系彩绸,彩鞋。

大弦戏《殷洪下山》中的马元,红发,头箍,插红耳毛,画马面脸,口漱獠牙,身穿黑袍,黑鸾带,红彩裤,快靴,手执剑。

大平调《司马茅告状》中的阎王,头戴王帽,画半粉红半黑色对开花脸.挂半白半黑髯口,身穿黑蟒,玉带,黑彩裤,高底靴。

越调《牧羊圈》中的宋氏,包大头绾髻,一字斜鬓,旦脚化妆加画花瓣,右耳前插紫花,左耳前垂一绺发鬓,身穿无水袖紫绣花帔,下穿紫底白花彩裤,腰束白绸子,手执棍。

豫剧《辕门斩子》中的穆瓜,头戴虎头盔,上插一根雉鸡翎,画白鼻子,上身穿黑团花潮水马褂,下身黑彩裤外扎靠腿,桔红鸾带,臀后斜插一根红靠旗,薄底快靴,腰挎刀。

传统戏扮相 目前上演的传统剧目,生旦净丑各行扮相较为规范,各剧种大体相同。

豫剧《三哭殿》中的唐王:王帽、须生妆、黑三髯、团龙黄蟒、玉带、红彩裤、高靴。

越调《收姜维》中的诸葛亮:八卦巾、须生妆、黑三髯八卦衣、古铜彩裤、高靴、手执羽毛扇。

豫剧《花木兰》中的花木兰:梳古装头、旦脚妆、豆青古装衣、绣花云肩、百摺长裙、飘带、彩裤彩鞋。投军时白色绣花箭衣、绣花白鸾带、快靴。巡营时黑绒滚边银泡改良靠,黑绒改良倒缨盔、斗篷、佩剑、高靴。

豫剧《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梳大头、点翠头面、旦脚妆、紫色团花潮水帔、白裙、白彩裤、彩鞋。改装为蓝底团花潮水帔。挂帅时点翠五凤冠、雉鸡翎、坠虎尾,红蟒、玉带、黄斗篷、抱帅印、执令旗。

豫剧《秦雪梅》中的秦雪梅:梳大头、旦脚妆、点翠头面、淡色梅花帔、白裙、彩裤彩鞋。吊孝时头顶白绣球白绸、白孝服、白腰包。

落腔《借鬟雹》中的二嫂:彩旦头翘尖髻、帽箍、偏花、彩旦妆、紫泼旦衣、四喜带、腋下别大手帕,翘尖彩旦鞋。

大平调《白玉杯》中的严嵩:金貂、奸白脸、黑满、平金红蟒、玉带、红彩裤、高靴。

豫剧《司马茅告状》中的司马茅:发网甩发、红三块瓦脸、黑三髯、黑素褶子、蓝丝绦、红彩裤、高靴。背书剑、人头。

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的唐成:光头小辫,白鼻子,八字胡,黑纱帽,红官衣,玉带,彩裤,朝方。执长烟袋,坐轿时耍纸扇。

新编古代戏扮相 有一些新编古代戏的历史人物,按历史资料设计人物扮相,尽可能的接近各个朝代的服饰原形。

豫剧《李闯王》中的李自成:宽沿倒缨帅盔,写实生妆,腮胡,金色鳞片甲,皮护肚扎虎头腰带,土黄裤,贴花半高底靴,黄色沿边斗篷,挎剑,后穿黄龙袍。李岩:发髻扎带,写实生妆三绺须,灰蓝斜襟袍,丝绦,夫子履。进京后,紫红平金回纹斜襟袍、扣带板。

曲剧《屈原》中的屈原:头套,高冠,写实生妆三绺长须,银灰长袍,平金回纹斜领,丝绦白裤,挑脸云鞋,佩剑。上朝时腰加裙围,沿边平金蔽膝,锦缎绶带。江畔时戴斗笠,布衣,系白裙,白高袜,草鞋。

豫剧《武则天》中的武则天:奉仙寺时古装头,如意姑子冠,白帔纱,旦脚妆,斜襟宽袖米黄袍,姑子坎肩,丝绦,自裙,布鞋,手执拂尘。同宫后品字髻插金凤,紧身绣花背心,琉珠云肩,细腰拽地百摺裙,细袖纱质对帔,红色仙云纱搭肩,彩鞋。登基时头戴如意垂珠冕,身着团龙黄袍,琉珠云宿,百摺黄裙,红底金边平金凤凰蔽膝,红色缎子锦绶,黄纱百星拽地大斗篷,由四位宫女拉纱。上官婉儿:头套双抓髻,双辫,旦脚妆,黑纱蒙头遮面,黑色夜行衣,黑斗篷,快靴,执匕首。入宫后头戴垂翅红绒纱帽,平金圆领红官衣,红绒扣带板,朝靴。

现代戏扮相 大型现代戏多为写实的扮相,载歌载舞的小型现代戏,服饰略有美化。

豫剧《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油头绾纂,人字斜鬓,右垂一绺,插花别夹,粉面红脸蛋,印堂处留有拔火罐的紫痕,上身穿古铜色琵琶襟沿边高领衫,外罩紫底宽绒边琵琶襟背心,腋下垂大红巾帕,下身穿黑裤,束口扎腿带,粉红袜子,黑绣花尖口鞋。吓神时执法掸。二孔明:梳剪发大背头,戴六楞瓜皮黑缎子帽,戴蚂蚱腿小眼镜,八字眉,上身穿紫花布琵琶襟布衫,外罩黑绒坎肩,腰束灰布大带,襟扣上下垂眼镜盒、胡梳子、琉璃珠,下穿自布裤,两腿罩黑色套裤,口扎腿带,自布袜,双梁夹蓝黑布鞋。作法时端碗、喷水、持菜刀。

豫剧《朝阳沟》中的栓宝:分发头,青年妆。上身穿蓝灰色学生服,敞怀露白对襟中式衬衣,下穿蓝灰色西式裤挽边,白袜蓝球鞋。银环:双辫、少女妆。上穿红底黑格春秋衫,内衬白花衬衣,下穿豆青色西式裤,肉色袜方口黑绊布鞋。劳动时改穿中式花布衫,豆纱色裤,肩搭毛巾。

曲剧《游乡》中的杜鹃:剪发头,草帽,粉红花春秋衫,灰裤挽腿,尼龙袜黑布鞋。担货担。姚三元:平头勒方格巾帕。浅灰中山服敞怀,露白中式衫束大带,下身蓝宽腿裤挽边。白袜扎黑带,双梁鞋,摇货郎鼓。二嫂:绾纂斜鬃少妇妆。白底绿条格中式斜襟上衣,腰束蓝印花布围裙,墨绿裤子挽沩。粉红袜黑布楷绊辨。

本文《河南戏曲服装扮相》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zixun/4439.html

上一篇:道情戏中的胡须 下一篇:戏曲如何化妆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