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中国戏曲和欧洲歌剧的演唱比较

演唱比较是中国戏曲和欧洲歌剧比较的主题部分,翟社全等近20篇文章从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诸多方面系统阐述,很多学者得出两种唱法得出两种唱法都具有科学性的结论。

程砚秋自费考察欧洲戏剧,从自己的视角看到中西戏曲在演唱上的区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讲到:欧洲人唱戏以洪亮及声浪波动之次数最多为归宿,以肺使力,中国人唱戏则非提足中气不可;欧洲人唱戏,使力既在上部,则其音韵宽敞,而近于浮。中国人唱戏,使力既在小腹,则音韵较狭而濒于结实。欧洲人唱戏,分老幼男女之种嗓音;中国人有生旦净末丑之不同,则中外一辙,初无二致也。《程砚秋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程砚秋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中说,欧洲演剧术为我们必须效法者便是发音术。欧洲戏剧表演者每个人的肺部都有大力膨胀着,用之不尽,到老还不衰。中国戏曲虽也使用肺力但不曾留意到蓄养肺力和伸缩肺力的科学方法,对于音色、音度、音调、音质、音量、音律更不会去求得了解。用嗓不依生理学的定理,每天演唱都不能保险。

吕绮儿、郑楚兴在文中写到:中国民族唱法以清晰、甜美、明亮声音特点见长,以真声为主,唱到最高声区参照美声唱法,运用假声,讲究气息通畅和头腔共鸣,特别注重吐字规律,特别强调以字、以气、以声唱情,声情并茂。而欧洲美声唱法的特点是混声唱法,即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要求气息既结实又通畅自如,声音既圆润明亮又宽松丰满,强调整体共鸣,讲究音色、音质、音量、音域的完美与扩展。

宋永全《浅议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比较》(《大学生园地》2000年02期)黄绍渠、翟社泉对两种唱法从呼吸的运用、嗓音的运用、共鸣腔的运用、咬字吐字的训练、声部划分等几方面做了概括。

1、呼吸系统包括肺及肌肉系统。良好的歌唱依赖于呼吸方法,各唱法在呼吸的提法不一样,但都要以深呼吸为动力,只是深浅、具体部位不一样。美声唱法强调将气吸至肺底部,肺中吸满七、八成的气后,胸腔即相应的扩大,下肋骨周围托住。由于声门可大可小,胸腔共鸣得到应用,头腔共鸣又比较饱满,声音就比较洪亮,即采用肋骨支持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中国传统唱法的气息出自丹田,强调“用一根线,不用一大片”,不强调胸腔共鸣,使声带的张力增强,共鸣集中,减少胸式呼吸的幅度,采用的是腹式呼吸法。这种方法把声音直接送到头腔共鸣区,省略了关闭区的应用,尤其唱到高音时,内支持点强,使声音强劲有力,穿透力强,高音随时唱到小字三组的c—d。

2、人的发音是声带振动的结果,声带是由两片牢固的富于弹性的粘膜纤维组成,长在喉头与器官交接处,喉头的底部勺状会厌襞是它的盖。发声时,会厌襞卷起,声带闭拢。喉头的位置应根据嗓音类型加以调整,以调节口腔至咽腔的可变共鸣管而适应音色的需要。

3、共鸣方面的追求是一致的,都追求良好的声音共鸣效果,强调以最小的能量,通过气息的控制,把声音送到共鸣腔体里去,都力图使人类歌唱声音的共鸣达到最好的效果。共鸣腔分上下共鸣腔。以声带为界,咽腔、口咽腔、口腔、鼻腔、鼻咽腔以及各窦腔称上共鸣腔。胸腔是下共鸣腔,各种唱法对于共鸣腔的运用是不一样的。美声唱法讲究整体共鸣,但不同音域也偏重于某一局部共鸣。20世纪80年代美声唱法有了新的发展,演员在上万人的露天剧场不使用扩音器声音可传遍各个角落。中国民族唱法所谓的“开三腔”是指打开口腔、咽腔和鼻腔,即美声唱法中的头腔,不强调胸腔共鸣。所以民族传统唱法声音明亮,但没有气魄。

4、宋文认为咬字吐字应该在深呼吸的作用下把打开腔体把字唱到腔体里,汉语语音复杂,为更好的唱好汉字前人总结了四声、五音、十三辙等。黄文、翟文认为:说中国声乐艺术“重字不重声”,欧洲歌剧“重声不重情”都是错误的。京剧演员从一开始就把咬字、发声结合在了一起,“以字行腔,腔为字服务”,字、音、气的关系是托足了“气”,找准了“音”,目的是咬真了“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字正”指声母(辅音)咬字吐字要准确和灵活,属艺术性范畴。而“腔圆”指行腔时保持圆润的韵母(元音)相对的稳定不变,咽腔保持打开,“音柱”站立不受唇舌咬辅音的影响,以求得声音声区统一、连贯。宋文认为意大利语易掌握,音之间的转换易统一。

黄文写道:欧洲歌剧的美声唱法经过卡鲁索等的努力,改进了“声包字”等不良演唱方法,力求做到声情并茂。翟文提到:欧洲语言重点在元音,把元音这个重音节唱好,对声音的把握、运用就会自如的多。(关于咬字训练及其重要性刘方与宋文观点一致。)李静、尚庆云文章对京剧咬字把握论述精辟:强调咬字和喷口的力度,称之为“口劲”或“软硬劲儿”。“咬字如猫叼耗子,不令其死”,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咬而不死。根据字的辙口、行腔、声调和发音合理使用气息、共鸣和肌肉群的张驰力度,以达到吐字清晰、轻重缓急、松紧相配、有始有终之目的。

另外黄文还提到,中国京剧和欧洲歌剧对音域要求都非常宽广;都要发挥演员最美的音色:京剧以行当和流派决定演唱者的音色,欧歌按人声类别区分音色;演唱速度的不同:京剧唱腔一唱三叹,节奏平缓,由于各流派在音乐处理方面的自由性,使得演唱速度个人化,主要表现在唱腔的华彩乐句上。而欧洲歌剧唱段的力度速度,都须按作曲家的标记进行二度创作,要求表演者的创作规范化、科学化。

本文《中国戏曲和欧洲歌剧的演唱比较》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zixun/3758.html

上一篇:专家在京开座谈会 研讨戏曲教育与人才培养 下一篇:以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发展中国传统戏曲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