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青海戏曲介绍

青海地方戏曲音乐以坐唱曲艺“平弦”音乐为主基调,在形成青海地方戏风音乐之前,广泛吸收了青海河湟民间小调、曲牌、社火、秧歌等音乐,并借鉴了国内其他剧种之后才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的。

随着大小不同剧目的深入引进,青海平弦戏的音乐部分在表现剧情时,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无法满足剧情与场景的实际需要。面对这个问题,曲作者大量吸收了青海河湟民间小调、灯影戏、皮影戏、眉户、贤孝、道情等音乐家及以板腔体为主的其他剧种的成功经验,并结合青海地方音乐的独特素材,进行了舞台实践和探索,创作和发展了平弦曲音乐的导板(大小)垛板、散板等板式,并有了自己独特的板头和行弦,形成了独有的音乐艺术风格。从上世纪60年代的平弦戏《狸猫换太子》、《断桥》、《王昭君》,到70年代中期的地方样板戏名段唱腔,再到80年代的《春江月》、《假婿乘龙》、《六斤县长》、《姐妹皇后》、《费姐》、《皇亲国戚》、《尕旦和尚》、《大墙内外》、《索命的女婿》、《秋婶砍树》、《黄水风尘录》等剧目,特别是1989年陕西艺术学校培训班演出的平弦折子戏以及90年代出品的《中秋月》、《巧县官》等剧目在戏曲音乐表现形式上均有鲜明的突破和较强的时代感。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平弦戏曲音乐在经历了几代音乐工作者的苦心耕耘,已完成了初期探索实践、中期巩固定型的历史性转折,并逐步趋以完善和成熟,得到了全国戏曲界以及广大观众的肯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青海平弦戏也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严峻的文艺改革大潮。面对现实,如何使青海平弦戏这一新型剧种摆脱困境,迎合市场,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独特的自己剧种发展的道路,是摆在业内人士面前的重要课题。多年来的创作演出实践证明,剧种的不成熟,唱、念、做、打及音乐家唱腔的能否规范化,已严重阻碍了青海地方戏的发展。

针对地方戏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路,以及音乐创作人员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笔者认为青海地方戏曲音乐应首先从冠名和定位方面着手。什么样的冠名能够真正代表青海地方戏名称?什么样的戏曲音乐能够代表广大河湟地区乃至农牧业区的观众心声。我认为青海地方戏可冠名为“青海河湟戏”或“青海剧”,其音乐主基调应为青海“越弦”,亦称青海眉户调。实践证明,眉户调高亢激昂,宛如行云流水,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在青海乃至西北地区的戏曲领域中知名度较高,演出市场基础也比较好。有了冠名和音乐主基调,就有了方向;有了音乐的主方向,就有了创作的新思路。青海地方戏曲音乐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音乐人在音乐唱腔方面的研究和创作经验,在“青海眉户调”的基础上,大量注入新的音乐表现手法;在地方戏曲音乐中增添新的艺术表演机制,才能迎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体制的需要,满足现代观众的文化精神需求。

本文《青海戏曲介绍》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zixun/3418.html

上一篇:老生面部化妆知识介绍 下一篇:豫东调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