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首次采用制作人制 《琵琶声声》醉青春
嘉纳
编剧是“85后”,导演是首次独立执导川剧的年轻人,演员平均年龄20岁,微信公众号讲述主创幕后故事,剧目上演时嵌入广告和抽奖互动,在剧场演完后还走进酒吧开唱……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创意十足,就像剧目讲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故事,当都市情感川剧《琵琶声声》日前在四川成都锦江剧场上演,观众反响热烈,600多张票仅余11张,业界人士直呼看到了当代年轻人传承和弘扬传统戏曲的崭新姿态。
《琵琶声声》采用的是“戏中戏”的双线结构。剧中,生于梨园家庭的蔡清朗和川剧演员赵如梅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蔡清朗进京发展,赵如梅在家守望。这一幕幕,与传统川剧《琵琶记》中蔡伯喈赶考、赵五娘寻夫的情境穿插掩映,演绎了一出古今虽相似、命运各不同的悲喜剧。最后,蔡清朗回到成都,与赵如梅共同创新创业,守望乡音。
在由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演后座谈会上,中国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感慨,这部戏让他看到了年轻人挚爱传统戏曲的初心,“虽然整部戏的情感、样式和表演仍带有青涩感,却处处可见年轻人对传统川剧的诚恳与敬畏之心。离乡者和守望者戏里戏外的呼应,更深层的却是现代人创业奋斗的照应。这个结构很好,也找到了属于它的恰如其分的形式。”
这部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推出的都市情感川剧,开始曾定位为“实验剧”“校园剧”,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长雷音的话说,“目的就是要推新人,给年轻人创造发展的平台。”编剧潘乃奇出生于1985年,在许多人眼里,她的创作思维和传统的编剧很不一样,对戏曲作品的剪裁、对现代生活的链接都有鲜明的特点。自2014年有了创作的想法,到渐渐地在编剧、宣传策划人、剧目制作人的多重身份中实现大挪移,潘乃奇万万没想到自己一路走得这么有戏剧性——不光要考虑文本的创作,也奔走在拉团队、跑赞助、做宣传的各个链条环节,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最终都成为川剧首次采用制作人体制打造剧目的足迹。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但是反映当代都市生活的这还是第一部。”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丁鸣说。样式清新、流畅、青春,台上台下呼应,观众喜爱,以至于有专家认为,川剧诞生之初就是时尚的,这部戏定位为都市情感川剧,从内容上可以说是一种回归。
新闻热点
- 关注微信公众号,免费获取戏09-05
- 眉户小戏《张连接母》 - 眉户11-09
- 《金鸡报春——2017春节戏曲晚02-03
- 《龙凤呈祥——2017新年戏曲演01-04
- 太康道情主要演员介绍11-02
- 第十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09-18
- 2016年春节戏曲晚会--金猴闹春02-09
- 中央电视台《中国戏曲大会》07-20
- 第四届中国豫剧节8月开幕 豫京03-28
- 《叮咯咙咚呛》第二季震撼开09-24
推荐关注
- 国家京剧院新编大戏《伏生》01-20
- 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经典07-27
- 优秀青年演员交流展演 20家院05-05
- 黄梅戏首秀新西兰多元文化艺11-20
- 三台新剧目展现“东方之韵”09-20
- 低价演出创意集市 首届四川艺11-20
- 山西省优秀新创舞台剧晋京展11-20
- 青春版汉剧《红色娘子军》开10-17
- 二人转小品 伴唱 - 二人转剧本11-18
- 河南越调来津会知音(图)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