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沪剧《赵一曼》的“前史”和新编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牺牲前的誓志诗。赵一曼诞辰110周年之际,这位英烈的形象又一次呈现在沪剧舞台上。由上海长宁沪剧团创作、陈甦萍主演的《赵一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这部剧寄托了民族的爱国情怀,承继了剧种和剧团的文化传承和创作传统,体现了有文化使命感的文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赵一曼牺牲在东北抗日战场,她在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留下的英雄业绩鲜为人知。沪剧《赵一曼》开场的第一句台词就是:“赵一曼从上海来到了东北”,这“从上海来”四个字蕴藏着赵一曼一段重要的革命经历——这是一个真实的“伪装者”的故事,这个故事直到《李一氓回忆录》出版后才得以披露。李一氓是原中顾委常委,被誉为我党隐蔽战线“不可遗忘的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一氓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赵一曼就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参与了1930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组织保卫工作。

据李一氓回忆,这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是用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名义召集的,会场设在卡尔登戏院(解放后的长江剧场)背后,现凤阳路上的一排楼房内。中央领导决定由李一氓先去做这个开会房子的主人。为了掩护,由两位从苏联回国不久的中共党员赵毅敏和李一超(又叫李坤泰)伪装成李一氓的弟弟和妹妹。李一氓对李一超留有很好的印象:“她性格爽朗,是四川人,又姓李,所以我们同志、同乡、同宗的关系很好。”会议结束后,这个“家庭”便解散了。直到解放初期电影《赵一曼》放映,赵一曼的英雄事迹被广泛地宣传和学习时,李一氓才明白赵一曼就是当年他的“妹妹”李一超!对此,《李一氓回忆录》留下了一段深情的文字:“现在有些关于赵一曼生平事迹的叙述,无论在她牺牲的尚志县,还是她出生的宜宾县,都没有她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作为我李家的家庭成员的一段,大概现在知道她这段短期生活的,除了赵毅敏(解放前也在东北工作,解放后曾任中联部副部长)和我以外,已没有什么人了。”由于剧情表现的内容有限,沪剧《赵一曼》在舞台上没有具体展现她在上海的这段革命历程。可是作为上海的地方戏剧种,沪剧《赵一曼》留下了这座城市对她的缅怀。

沪剧作为上海的地方戏剧种,擅长表现都市生活,形成了以“西装旗袍戏”为主的传统格局。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改”,沪剧逐渐以善于迅速反映现实生活见长,涌现了一批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的优秀剧目,赢得了戏曲界的关注,至今广为传播的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均移植改编自沪剧的原创剧目。而努力沪剧团创作演出《赵一曼》,无疑为戏曲表现新时代的新生活提供了新经验。电影《赵一曼》不但让李一氓得以了解这位战友离别后的壮烈人生,也是赵一曼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呈现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形象的一个“桥梁”。最早在戏曲舞台上塑造她的,是沪剧表演艺术家顾月珍,她当时是今天的上海长宁沪剧团前身——上海努力沪剧团的团长。据顾月珍女儿解波撰写的《梨园往事》一书记载,在1950年9月上海市戏曲研究班结业典礼仪式上,顾月珍观看了电影《赵一曼》,作为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女演员,顾月珍被赵一曼所震撼:“一个女人也可以这样壮丽地演绎一生。”她一次又一次地去美琪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有了要演绎赵一曼英雄事迹的念想。

本文《沪剧《赵一曼》的“前史”和新编》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zixun/31984.html

上一篇:名家名剧月,人间三月天 下一篇:《九品巡检——暴式昭》塑造廉吏形象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