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成立 张洵澎:做颗种子

本报记者 诸葛漪

  上海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昨天在古北市民中心成立。一身红衣的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笑言自己成了师太。成群结队的学生中,有她亲授弟子,更多的是第三代弟子。

  台上演出角色活力

  张洵澎1941年生于上海,师承言慧珠、朱传茗、沈传芷、姚传芗等名家,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昨天,张洵澎开起自己的玩笑:“姓张的名人太多了,所以我们才要叫‘澎派’,与众不同。”事实上,澎派的由来,与戏迷们称赞张洵澎表演“汹涌澎湃,极有激情”不无关系。
  1953年,张洵澎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即大名鼎鼎的“昆大班”,她的同学包括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等。1961年毕业后,张洵澎专程赴杭州向姚传芗学习全部《寻梦》。由于十年浩劫,在最好的年纪,张洵澎没有机会在舞台上发光发热。过了40岁重登舞台,她提出“要把杜丽娘舞起来”。在张洵澎看来,《牡丹亭》尤其是《寻梦》,歌颂青春、歌颂爱情、歌颂生命,杜丽娘应该非常青春靓丽,“过去一演闺门旦,就要稳重、稳重、稳重,稳到后面就‘温’了。而我要激发杜丽娘的青春活力。”
  张洵澎的儿子蔡一磊在上海舞蹈学校学习,丈夫蔡国强是篮球国手,张洵澎向儿子和丈夫偷师,看芭蕾,看打球,还看武术和体操。“他们蹬脚、踢腿,都很漂亮。我经常琢磨,为什么腿要踢到鼻子、踢到下巴才好看呢?昆曲里,唱是主要的,动作为什么不能向舞蹈学习?杜丽娘才15岁,正是花季少女,如果表演时一味求稳,好像骨质疏松般,那不是健康的。我想把动作舒展开来,那样更美。”

  台下热心昆曲传承

  如同舞台上的角色,台下的张洵澎也是激情澎湃,少见岁月痕迹。70岁后,她越发积极地参与到昆曲艺术推广和教学中。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前身是张洵澎弟子赵津羽创立的昆腔京韵俱乐部。赵津羽非科班出身,却对传统戏曲充满热诚。她辞掉大学教职,拜张洵澎为师,一心一意推广昆曲。张洵澎在赵津羽邀请下,频频出现在课堂上指点学生:“学昆曲真的不容易老,它带来的不仅是舞台艺术提升,更使生活变得健康。《牡丹亭》是入门课,演好杜丽娘必须风骨迷人、青春动人。”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上昆非常重视张洵澎等老艺术家教学同时发挥余热推广昆曲,“老艺术家们桃李满天下,弟子、再传弟子各出一份力,就像大榕树,每根枝叶都在生根发芽,这样才能把昆曲做大做强。”虹桥街道社区服务办副主任成丽娴说,除了为研习中心排演免费提供场地,街道还将调动各界资源,积极把昆曲推向更多白领、驻沪留学生,让昆曲立足本土走出去。

本文《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成立 张洵澎:做颗种子》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zixun/31720.html

上一篇:沪剧《邓世昌》开启高校巡演 下一篇: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成立 张洵澎:做颗种子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