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百科简介
河南坠子概述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汉族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坠子的演出形式
河南坠子使用河南方音说唱表演,以唱为主,唱中夹说,所用唱腔主要包括“平腔”、“快扎板”、“武板”、“五字坎”和“垛板”等。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河南坠子的伴奏乐器
河南坠子的伴奏乐器是坠胡,也叫做坠琴、河南坠子。原是由小鼓三弦改制而成的拉弦乐器,定弦为四度,前奏为“5-1”弦,唱腔则变为“2-5”弦。由于它常作五度转换,所以艺人们说:“过板下五度,唱腔上五度。”坠胡主要是随腔伴奏,有时加花,或用老少配等手法烘托唱腔,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河南坠子主要作品
河南坠子从酝酿到形成,一直在民间流传,保持着朴素的乡土风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从道情、三弦书、山东大鼓、琴书等曲种移植、继承了大量优秀书目,以后又创编、积累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书目,有长篇、中篇、短篇200余种,保存了不少流传悠久的艺术精品,如《借髢髢》、《偷石榴》、《王庆卖艺》、《梁祝下山》等。五四运动以后,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编唱了不少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鼓舞群众斗争意志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整理传统优秀节目、编写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改革音乐、表演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河南坠子常演的节目有《偷石榴》、《小姑贤》、《三打四劝》、《王麻休妻》等“段儿书”和移植自道情说唱的《回龙传》、《响马传》、《五虎平西》、《狸猫换太子》等“长篇书”.
新闻热点
- 河南坠子大全频道隆重推出07-25
- 吴宗俭之女吴桂莲的河南坠子10-12
- 河南坠子主要演奏乐器---坠胡09-30
- “坠子皇后”刘瑞莲 53年曲艺07-20
- 东路坠子代表人吴宗俭百科简10-12
- 吴宗俭郸城坠剧团与河南坠子10-12
- 河南坠子百科简介09-30
- 河南省郑州青龙岗纪念园09-30
- 专家荟萃 为上党戏曲的保护与11-03
推荐关注
- 吴宗俭郸城坠剧团与河南坠子10-12
- 河南坠子主要演奏乐器---坠胡09-30
- 专家荟萃 为上党戏曲的保护与11-03
- “坠子皇后”刘瑞莲 53年曲艺07-20
- 河南坠子大全频道隆重推出07-25
- 东路坠子代表人吴宗俭百科简10-12
- 河南省郑州青龙岗纪念园09-30
- 吴宗俭之女吴桂莲的河南坠子10-12
- 河南坠子百科简介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