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秋瑾,北有青霞 中原女侠刘青霞登上豫剧舞台
5月8日,省豫剧三团的新编重点剧目《刘青霞》在开封东京艺术中心结束了第7场演出。从舞台上走下来的汪荃珍还没来得及卸妆就被戏迷们团团围住:“汪团长,你把刘青霞演活了。”
两年多的辛苦化作了幸福的泪水。汪荃珍说:“我时常感觉一半是青霞,一半是自己。”
“星光团队”打造经典
作为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确定的重点剧目,《刘青霞》的创作班底星光熠熠。著名剧作家张芳通过竞标的方式中标,两年修改15稿;曾连续6次荣获国家大奖的导演谢平安亲执导筒;世博会沙特馆总设计师王千桂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汪荃珍领衔主演,盛红林、陈秀兰、陈清华、陈琍珉等众多国家一级演员共同演出……
是什么让这些名家大腕云集于此?编剧张芳一句“承先烈遗志唤英魂,借青霞气魄铸精品”给出了答案。他说,刘青霞是河南安阳县蒋村人,18岁嫁与尉氏富豪刘耀德之后改姓刘。辛亥革命中,她慷慨解囊资助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创办《河南》杂志和《中国新女界》月刊,还创办中州女子学堂附小和华英女子学校,修建桥梁,开办“孤贫院”和“平民工厂”,并两次入狱受审。1923年去世后,鲁迅赞她“才貌双全”,孙中山曾亲笔为她题写“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八个大字,历史上有“南秋瑾,北青霞”之说,她是河南的骄傲,只有打造出艺术精品,才对得起英魂。
民国戏与豫剧有机结合
现代戏一直是省豫剧三团的“拿手好戏”,该团之前曾创作出《朝阳沟》、《村官李天成》等经典剧目。汪荃珍表示,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三团一直在追求现代戏形式的突破和艺术品位的提高。此次触及民国题材,就是一次尝试、一种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刘青霞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并不亚于秋瑾,但她鲜为人知,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我们要用浓郁的河南腔把这个故事演绎好,让观众走近刘青霞,感受、学习她的英雄精神。
导演谢平安说,古老的豫剧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挑战。河南戏曲人应当在牢牢把握豫剧特点的同时,多从历史题材着手,并对现实生活进行关照,打造出各种题材的剧目,去丰富豫剧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观众,最终使豫剧发展得更好。
摸爬滚打为好戏
回忆起两年多的排戏历程,汪荃珍说,剧本、音乐不断被否定、修改、再否定、再修改。剧团到开封封闭排练的第一天,她带着所有演职人员参观了尉氏县刘氏庄园和刘青霞纪念馆,通过实物让大家走近刘青霞,对演员的二度创作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剧中扮演男主角张钟端的盛红林说,封闭排练期间,所有演职人员没有回过一次家,也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没戏的时候大家就练功、练唱、揣摩人物。他说:“排不好《刘青霞》,我们愧对英烈,愧对自己的艺术良心。”
汪荃珍表示,目前,该剧虽然已经演出,但还处于提高和打磨阶段。她说:“十年磨一戏。《刘青霞》不仅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开封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也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部艺术司专家的支持。我们要把它打磨成精品。”
新闻热点
- 河南豫剧三团王善朴家庭事迹10-26
- 陈素真在婚姻上的“一错再错10-26
- 阎派优秀传人--朱巧云,李喜华10-26
- 豫剧名家朱超伦简介11-02
- 阎立品终生未嫁之谜10-26
- 豫剧名家孟祥礼简介11-02
- 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王惠:近11-18
- 从开封到密县,马金凤成为主10-26
- 豫剧桑派传人戏剧“梅花奖”10-26
- 豫剧导演李云简介11-02
推荐关注
- 陈素真:谈《洛阳桥》剧本的10-31
- 戏曲大师---常香玉简介11-06
- 豫剧名家朱超伦简介11-02
- 著名豫剧导演冯占顺简介11-02
- 崔兰田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10-26
- 《梨园轶事》收徒寄厚望10-26
- 陈素真:怀念田汉10-31
- 李新花:豫剧、山东梆子表演10-26
- 一只记入豫剧历史的粗陶水罐10-26
- 李艳玲:豫剧须生泰斗王素君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