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师---常香玉简介
戏比天大 德艺双馨 ——人民艺术家 豫剧大师 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9月生,2004年6月1日逝世。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中共党员。曾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河南省文化厅顾问等职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文化部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9岁随父张富仙学戏,10岁登台,13岁成名。原学豫西调,后在演出中广泛吸收豫东调等各种豫剧唱腔以及京剧、评剧、秦腔等剧种的唱腔和表演艺术,独创了常派真假混合声演唱体系,形成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代表剧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大祭桩》等。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以演出收入捐献“常香玉号”战斗机,被誉为“爱国艺人”。195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87年获中国艺术节(中南)荣誉奖。1989年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1994年获纽约华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佳艺人终生成就奖”。199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简介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原名张妙玲。9岁随父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其义父姓常,为人爽性豪放,最喜戏剧而最爱项羽之类。故易妙玲为常项羽,又觉此名不宜于女,故更之为香玉。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了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她原习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炉,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乃更加潜心钻研青衣、花旦之表演艺术。日寇侵华,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6月1日逝世于郑州。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新闻热点
- 河南豫剧三团王善朴家庭事迹10-26
- 陈素真在婚姻上的“一错再错10-26
- 阎派优秀传人--朱巧云,李喜华10-26
- 豫剧名家朱超伦简介11-02
- 阎立品终生未嫁之谜10-26
- 豫剧名家孟祥礼简介11-02
- 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王惠:近11-18
- 从开封到密县,马金凤成为主10-26
- 豫剧桑派传人戏剧“梅花奖”10-26
- 豫剧导演李云简介11-02
推荐关注
- 豫剧名家朱超伦简介11-02
- 《梨园轶事》收徒寄厚望10-26
- 崔兰田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10-26
- 陈素真:谈《洛阳桥》剧本的10-31
- 著名豫剧导演冯占顺简介11-02
- 李艳玲:豫剧须生泰斗王素君10-26
- 戏曲大师---常香玉简介11-06
- 一只记入豫剧历史的粗陶水罐10-26
- 李新花:豫剧、山东梆子表演10-26
- 陈素真:怀念田汉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