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宴与老盛三:两位豫剧须生元老
王海宴与老盛三是同时代的两位豫剧早期须生演员,他们去世时我还没有出生呢!他们可谓豫剧元老级的演员,一个在豫东,一个在豫西;一个人称开封“红脸王”,一个是豫西“十八家老国公”之一,或许,他们能代表一个戏曲时代。
★王海晏(1845—1937),豫剧演员,工须生。原名王晏,艺名海燕。杞县沙窝集人。幼时坐科封丘县清河集天兴班,出科后曾在开封、杞县等地多处搭班,技艺渐进。后到开封义成班,不到二十岁便成为台柱,挑须生大梁。自此居义成班长达六十余年,在开封剧坛享有显赫声望,被敬崇为开封一带的须生泰斗,人称“红脸王”。
王海晏专习须生,唱念做打俱精,而演唱功力尤为深厚,中气充足,发于丹田,喷口而出,嗓音苍劲雄浑,韵味浓烈。“脑后音”尤为响亮,唱得灵活自然,松弛适度,曲尽而余音不绝,往往随意甩上一腔,观众即喝起彩来。他的唱腔音准、板明、调清,并掌握多种高难度的演唱技巧。其“噙腔”称为一绝,唱时带出笑声,以反映人物特定心态。《收吴汉》中饰演吴汉,一连运用了几种笑:得志时的开怀大笑,识破奸计后的冷笑等,效果均佳。王海晏所演关羽戏别具特色,饰演关羽融儒将风范与武将气魄为一体,端重肃穆而不失凛然神威。表演托刀、立刀、戳刀的架式,舞刀、趟马的动作,及亮相的姿态等,凝重而洗练。尤其是他精心设计的唱腔,声亢而正,感染力极强。如《单刀赴会》中关羽在船上的一段唱,充分显示出人物叱咤风云、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被许多演员仿学。其拿手戏另有《下燕京》、《马芳困城》、《挑袍》、《水战庞德》、《收岑彭》、《雷振海征北》、《马三保征东》、《秦琼打擂》、《探山》、《古城会》、《反五关》、《反登封》等。这些戏中,他创制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唱腔,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把豫剧男声唱腔艺术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独立一派,影响深远。陈玉亭、彭海豹、张子林、徐宝发、张心田、王清连、李良贵、赵锡铭等豫剧演员,深受他的影响。
王海晏晚年家中略有田产,仍难舍义成班。他性格开朗,待人热情,治艺严谨,向不以大师自居。对青年演员悉心指导,不吝绝活,曾与他同台演出的王金玉、张子林等多得其教益。在班中德高望重,并赢得了开封广大观众的爱戴。民国十八年(1929)他已年过八旬,当闻及开封的老观众、老戏迷仍希望再次欣赏他的《马芳困城》和《挑袍》,坚持让人搀扶着上了台,完成了他最后的演出。观众激动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后在杞县老家寿终。开封戏剧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表达对这位为河南梆子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老艺人敬爱之情。
★老盛三(1850—1937),豫剧演员,工须生。本名盛金升,洛阳人。幼年入科班学戏,出科后在洛阳、孟津、偃师一带搭班演出。青年时到密县超化煤窑大二班搭班多年,为班中台柱之一。清末民初被誉为“十八家老国公”之一,在豫西享有盛誉。
老盛三擅演悲剧老生戏,唱念做自成一派,人称”红脸王”。其本腔唱法尤见功底,嗓音苍健、淳朴,气足味浓,字字咬得清晰,人称“交代清”。善以唱腔抒发人物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尤擅演衰派戏,他年逾七旬尚能演出唱工重戏,饰演《清风亭》中的张元秀,嗓音虽不如昔,但“认儿”一大段滚白,仍唱得凄切哀婉,沁心彻肺,令观众悚然动容。他会戏很多,有“三活”、三老”、“三烧”之说,“三活”即活张苍(《盗宗卷》)、活柴文俊(《松棚会》)、活苏秦(《伐苏秦》);“三老”即周云太(《卖苗郎》)、周奇(《送女》)、张元秀(《清风亭》);“三烧”即《火烧绵山》(饰介子推)、《火烧纪信》(饰纪信)、《火烧柴王》(饰柴王)。他在这些戏中的唱腔皆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丰富了豫西调男声唱法,影响很广,杨庆贵等须生演员即宗其唱派。他一生培养了很多徒弟,晚年授徒张小乾。老盛三自民国初年在密县甘寨村落户定居。约民国二十六年(1937)去世。
【编后】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老盛三,我把与他相关的两点资料附在后面:
1、清咸丰至光绪年间,豫西一带有十八位演员因其唱作俱佳,被誉观众为“十八家老国公”,他们是:
老生行:老盛三(盛金声)、纪连喜、张妞、杨庆贵。
旦行:张小元(艺名“银指甲”)、列灿柔、老百合、纪喜来(艺名“鸟木杆”)、大金城。
花脸行:李合群、况青云、老庆和、鲍公文、李留柱。小生:郑金城。
老盛三位居榜首,可见他盛名之大。
2、密县八班是河南梆子科班、戏班。于清光绪十年(1884)建于密县。由密县县衙八班班头合力创办。首期艺徒出科后即组建戏班,因初时多为少年,故时人称之为小八班。小八班班规严格,任何人不得触犯,即便台词、台步稍有不规范,亦受责罚。每科三年,共办三科,培养出一批艺人,对河南梆子豫西调的发展影响甚大。其中最著名的有脸子(净)行马青、李沫,生行的李信林、周海水,旦行的周银聚、张小观,丑行的石妞,以及成为名教师的扬庆华等。光绪三十年(2004)前后,聘请了一批河南梆子豫西调名艺人,如老盛三、纪喜连、杨庆贵、张妞、李合群、况青云等,由老盛三掌班。此时新老结合,各有绝技。至民国初期名满豫西各县,人们称之为“万将无敌戏班”。名角多,好戏多,能演三百多出戏,每到一台口,概由戏主点戏,绝不重戏。老一辈艺人老盛三的《周老汉送女》、李合群的《白玉杯》等均是为人称道的好戏。新一辈人“迷瞪”所演《桃花庵》、张小观所演《大祭桩》、李沫所演《杀王腾》、石妞所演《孙吉祥吊孝》、李信林所演《黄鹤楼》等也极受人们欢迎,并被后人继承,成为河南梆子豫西调的代表剧目。其他如《反冀州》、《反五关》、《乌龙山》、《闯幽州》等,也是常演剧目。民国十六年(1927)因县衙无力办班,艺人四散,遂停止活动。
这“十八家老国公”及“万将无敌戏班”是豫剧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有据可查的最早豫西调名演员群体,所以在豫剧史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不少研究豫剧史的专家经常提到他们的原因。
王海宴与老盛三都没有发现他们留下什么音像资料,除他们的名字及上述生平简介外,恐怕什么也没有啦。
(作者 唐小宝 2010年6月19日于洛阳)
新闻热点
- 河南豫剧三团王善朴家庭事迹10-26
- 陈素真在婚姻上的“一错再错10-26
- 阎派优秀传人--朱巧云,李喜华10-26
- 豫剧名家朱超伦简介11-02
- 阎立品终生未嫁之谜10-26
- 豫剧名家孟祥礼简介11-02
- 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王惠:近11-18
- 从开封到密县,马金凤成为主10-26
- 豫剧桑派传人戏剧“梅花奖”10-26
- 豫剧导演李云简介11-02
推荐关注
- 《梨园轶事》收徒寄厚望10-26
- 豫剧名家朱超伦简介11-02
- 李艳玲:豫剧须生泰斗王素君10-26
- 著名豫剧导演冯占顺简介11-02
- 崔兰田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10-26
- 陈素真:谈《洛阳桥》剧本的10-31
- 陈素真:怀念田汉10-31
- 一只记入豫剧历史的粗陶水罐10-26
- 李新花:豫剧、山东梆子表演10-26
- 戏曲大师---常香玉简介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