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大全 > 豫剧大全 > 豫剧名家 >

童养媳“熬”成的豫剧大师桑振君

童养媳“熬”成的豫剧大师桑振君

她人生如戏,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跌荡起伏又绚丽多姿。

她五岁拜母为师,后以童养媳身份迈进戏剧门槛。每日艰辛的苦练,让她具备了扎实的戏剧功底,传神的演唱让她渐渐有了名气。

她曾多次到中南海演出,并两次为毛主席专场演出《打金枝》。

作为豫剧六大名旦之一,桑振君和陈素真大师一样,是开封“祥符调”的集大成者,也是著名的豫剧教育家。

【人物速写】

1929年,桑振君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县一个贫苦艺人家庭,2004年7月因病去世。

从艺70年,桑振君在艺术上一直表现着炽热的追求,其唱腔委婉细腻,字乖韵巧,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造诣;表演上典雅大气,别具一格,形成了众所公认的“桑派”风格。由邯郸市申报的豫剧桑派艺术2008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豫剧六大流派第一位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桑振君从小跟母亲学唱河南坠子,10岁时入科班学唱豫剧,师从赵清河,主攻闺门旦,兼演青衣、刀马旦。在行腔上以偷、滑、抢、闪、离调的演唱技巧成为豫剧一绝,是桑派艺术的创始人,与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等齐名于豫剧舞台。

她的代表剧目有《秦雪梅观文》《对绣鞋》《桃花庵》《白莲花》《打金枝》等,塑造了秦雪梅、张存姐、窦氏、白莲仙子、国母等一系列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1949年7月,桑振君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十九旅前进剧团。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鲜慰问团,在朝鲜战场上为志愿军进行战地演出。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唱片社先后为桑振君录制了《打金枝》《黛玉葬花》《八件衣》《下陈州》《白莲花》《游龟山》《英雄山》等唱片。

1964年,桑振君调入邯郸市东风剧团担任教师。培养了胡小凤、牛淑贤、苗文华、郭英丽等中青年豫剧表演艺术家和一大批优秀演员,为豫剧事业的发展和邯郸东风剧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她1987年调入邯郸艺校,担任名誉校长。在她培养的学生中有四位“梅花奖”获得者,19名国家一级演员。邯郸市政府专门向桑振君先生颁发了“邯郸市艺术成就奖”。她是邯郸市人民政府艺术顾问、河北省文联荣誉委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艺术顾问,离休后为地师级待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新闻回放】

《河南商报》2000年8月24日《豫剧大师桑振君的风雨之路》载:

执著的艺术追求

她并不是以正式成员身份进入戏班的,而是做唱小生的谢顺明的童养媳(谢当年也只有13岁)。不过,谢家对她倒还好。她的嗓子唱坠子还凑合,唱大戏就相形见绌了。但门里出身,经历太多苦难的她,从9岁时就知道轻重缓急了,要吃这碗饭,当务之急是有一个好嗓子。她天天起早喊嗓。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可以胜任戏曲演唱了。薛东信师傅给她说了《捡柴》、《断桥》这两出戏,她的脑子好像录音机,戏打脑子里只要过一遍,就基本上记住了,13岁拜师,做二路主演,14岁就当主演了。……

1942年赴焦作演出,因为战争戏班散了,她被一个打小锣的骗到开封,卖给了日本特务队长(汉奸)的三姨太当义女(实际上是丫头),但她即使挨打受气,每天起早也是到龙亭喊嗓子。那位三姨太看她虽然挨打受骂也断不了这口瘾,便让她拜了名艺人赵清河为师。……

这个时候,她叔叔听说她在开封,挨门要饭,找到了她。看到她脸上拧得紫印,两人都哭了,给了她一块现大洋和几十个铜子,让她到杞县,进了戏班,又当上了主演。一年之间便辗转演遍了睢州、柘城、鹿邑、宁陵、永城、夏邑、沈丘、陈州、周口、安徽的界首等豫东各县及安徽西部一带,所到之处,用万人空巷、人流如潮来形容,也不算夸张。……人们给她起了个“十二万”的绰号,意思是她一场戏值十二万。在民间还流传着“少串一趟亲,也要看看桑振君”的俗语。

……

独特的艺术风格

桑振君戏称自己一生一直是个艺术上的“造反派”。这倒是知己之言。从她开始登上舞台起,她就不甘于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她总要根据自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戏剧情景的认定,琢磨出更准确、更生动、更有力、更优美的唱腔来。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她创造了偷、闪、滑、抢和离调的演唱技巧和方式,被公认为戏曲的一绝。这种唱法人们总结为委婉细腻,字乖韵巧,声情并茂。她的演唱、绘形摹境,令人神往;跌荡错落、令人神怡;以声传情,令人神动。如珠落玉盘,清脆分明;如风拂春朵,摇曳多姿,形成俏丽精巧、高雅优美的艺术风貌。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人誉为“桑派”艺术。

随着好的一系列代表作和她亲自设计的剧目唱腔问世。逐渐流传广播,如“打金枝”、“投衙”、“下陈州”、“白莲花”、“黛玉葬花”及“战鼓催春”、“革命一家”、“红霞”、“三里湾”等剧,日益受到人们的效法和尊崇。

1956年全省戏曲大赛,她自改自演的《白莲花》获改编二等奖、表演一等奖。“观文”一折首先在武汉录音。她先后灌制了七出戏的唱片,是豫剧演员中灌制唱片最多的一位。1958年、1959年两次在郑州为毛主席演出,1961年又赴中南海演出。

本报记者 张海莹 杨亮亮 王鹏

一九八三年,桑振君演出《投衙》时的剧照

本文《童养媳“熬”成的豫剧大师桑振君》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yuju/mingjia/3328.html

上一篇:阎立品找到了永葆嗓音青春的秘方 下一篇:桑振君的艺术人生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