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小上海”的“玉观音”--阎立品
抗日战争爆发后,津浦铁路沿线的城市相继沦陷,地处豫皖两省交界比较偏僻的界首,迁驻来许多部队机关,一时商贾云集,人口大增,出现一片繁华景象,被称之为“小上海”。市面的繁华,使许多艺术团体趋之若骛,蜂拥而来,演出活动日见频繁,豫剧、京剧、平剧、越调、曲剧、话剧等各种剧种竞相上演。
但演出团体最多、最受欢迎的,仍是豫剧。
1944年的《界首一览》中,记述了豫剧在当地的演出情况:“豫梆之在界首,以徐艳琴为最早而且久,其后马金凤、毛兰花、阎立品、刘玉梅等先后续来,徐、毛、阎在明星舞台演唱,马在第一舞台演唱,刘在民众演唱……迄后复到驰名之青衣田岫玲。”
阎立品到界首不久,黄海剧团解散,民众舞台的经理穆润生前来邀请,阎立品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要邀请名角,二是不拜客、不唱堂会,穆润生满口答应,并提出让阎立品抽“加子”。在民众舞台和阎立品先后搭班演出的知名演员有李耀卿、徐艳云、王松山以及刘玉梅、周凤云、毛兰花、田岫玲、马金凤等,名角荟萃,好戏连台,深受观众欢迎。
在界首期间, 已是豫剧红角的阎立品在繁忙的演出中,虚心向京剧男旦演员郝效莲学习表演身段,排演了《冷雪雁》一剧,学习了“趟马”、“起霸”和舞剑的曲牌“夜深沉”。排演了京剧荀派秘本《红娘》和《元宵谜》,学习了京剧唱腔的发声、用气和唱字技巧,并且在化装、头饰、服装上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拓宽了戏路,提高了境界,为日后形成独具一格的阎派艺术打下了基础。
之后, 阎立品又在中学音乐教师高启俊的帮助下,对《吊孝》一剧的唱词和内容进行修改,加了一场《训女》,净化了《观文》,简化了《别府》,并增加了祭文,初步形成了其日后的代表作品《秦雪梅》的雏形。
界首是阎立品艺术成长的第二故乡,在界首的几年间, 阎立品广泛接触名家,吸收促进艺术成熟的营养,开始孕育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的人品艺品受到越来越多的赞扬,尤其在知识分子阶层和青年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称她为“玉观音”。(来源 樊城《豫剧春秋》第二十四章)
新闻热点
- 河南豫剧三团王善朴家庭事迹10-26
- 陈素真在婚姻上的“一错再错10-26
- 阎派优秀传人--朱巧云,李喜华10-26
- 豫剧名家朱超伦简介11-02
- 阎立品终生未嫁之谜10-26
- 豫剧名家孟祥礼简介11-02
- 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王惠:近11-18
- 从开封到密县,马金凤成为主10-26
- 豫剧桑派传人戏剧“梅花奖”10-26
- 豫剧导演李云简介11-02
推荐关注
- 李新花:豫剧、山东梆子表演10-26
- 陈素真:谈《洛阳桥》剧本的10-31
- 崔兰田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10-26
- 著名豫剧导演冯占顺简介11-02
- 李艳玲:豫剧须生泰斗王素君10-26
- 一只记入豫剧历史的粗陶水罐10-26
- 戏曲大师---常香玉简介11-06
- 《梨园轶事》收徒寄厚望10-26
- 豫剧名家朱超伦简介11-02
- 陈素真:怀念田汉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