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振君 七台“对台戏”
桑振君 七台“对台戏”
请桑振君演出的柘城县“小公议班”,管主是人称“张太爷”的大士绅,听了桑振君甜润优美的唱腔,看了桑振君流畅飘逸的表演,觉得她是个难得一见的天才,为了提高自家戏班的名声,就在家门口的大广场上,转圈搭起七个大戏台,邀请了七个在豫东的知名戏班来连唱三天对台戏,其中就有黄儒秀、陈素花夫妇担任主演的商丘戏班、刘玉梅担纲主演的鹿邑县戏班。
陈素花是陈素真的义妹,又是陈素真在杞县时收的两个弟子之一。1934年,陈素花随陈素真来到开封,在豫声剧院和来自山东的黄儒秀相恋,二人相携来到商丘、宁陵、睢县等豫东地区发展,很快就风靡豫东艺坛。
七台对台戏唱过,“张太爷”特意留下陈素花,让她和桑振君同台对唱《叶含鄢》。陈素花比桑振君年长十岁,风华正茂,演唱技巧也比初出茅庐的桑振君成熟,桑振君虚心向陈素花学习了《射雕》、《思春》两折戏,两人惺惺相惜,互相谦让,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
在参加对戏的演员中,名震豫东的花脸王文才,也给桑振君留下深刻印象。王文才是安徽亳县人,父亲早丧,11岁进入亳县阎集科班学戏,刚一出科就唱出名气。王文才身架威严挺拔,表演优美洒脱,声音高亢洪亮,顶风能听八里地,观众送他外号“八里嗡”。他在《司马茅告状》中的“十告”唱腔,运用效果非常巧妙,将人物所处的情景和内心感情融合得恰到好处,急中有快,快中有巧,巧中有妙,桑振君听了,很受启发,开阔了艺术视野。
来自鹿邑县剧团的刘玉梅,是豫剧早期著名女演员之一,1914年出生在尉氏县花轿刘村,父亲刘丙午是在豫东有一定知名度的豫剧演员。1926年,12岁的刘玉梅进临颖县小李庄的龙虎班学戏,三个月后就能登台演出。1932年,18岁的刘玉梅第一次来到开封,竟能和永安舞台的主演马双枝、王润枝分庭抗礼。1936年,刘玉梅的身价和刚在开封唱红的常香玉相同。刘玉梅戏路宽,除应工青衣、花旦外,还兼演泼旦、老旦、刀马旦和丑行,在“豫东五旗”中,有“雪白旗”之称。
在唱“对台戏”期间,桑振君曾慕名观看了刘玉梅主演的《秦雪梅》,深为她优美的唱腔、流畅的表演折服。
为了学会刘玉梅的演唱技巧,已经当上主演的桑振君,借故离开柘城县的“小公议班”,来到鹿邑县,拜刘玉梅为师。刘玉梅被桑振君的执著和真诚打动,把自己的拿手戏《秦雪梅》、《对绣鞋》一丝不苟地传给桑振君,成为桑振君常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抗日战争胜利后,已经和谢顺明结婚的桑振君,和丈夫一起,再次专程来到鹿邑县,给刘玉梅“配戏”,饰演《秦雪梅》一剧中的丫环,虔诚地向刘玉梅学习《观文》一折。刘玉梅看桑振君一片真诚,毫无保留地把《观文》传给了她。(来源 樊城《豫剧春秋》第二十五章)
新闻热点
- 河南豫剧三团王善朴家庭事迹10-26
- 陈素真在婚姻上的“一错再错10-26
- 阎派优秀传人--朱巧云,李喜华10-26
- 豫剧名家朱超伦简介11-02
- 阎立品终生未嫁之谜10-26
- 豫剧名家孟祥礼简介11-02
- 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王惠:近11-18
- 从开封到密县,马金凤成为主10-26
- 豫剧桑派传人戏剧“梅花奖”10-26
- 豫剧导演李云简介11-02
推荐关注
- 陈素真:谈《洛阳桥》剧本的10-31
- 著名豫剧导演冯占顺简介11-02
- 崔兰田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10-26
- 李新花:豫剧、山东梆子表演10-26
- 李艳玲:豫剧须生泰斗王素君10-26
- 一只记入豫剧历史的粗陶水罐10-26
- 豫剧名家朱超伦简介11-02
- 戏曲大师---常香玉简介11-06
- 陈素真:怀念田汉10-31
- 《梨园轶事》收徒寄厚望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