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大全 > 豫剧大全 > 豫剧名家 >

《梨园轶事》收徒寄厚望

《梨园轶事》收徒寄厚望

牛淑贤、胡小凤、赵贞玉等一批优秀演员,在河南腹地的成功演出和产生的影响,让人们进一步领略了东风剧团的风采。人们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这些梨园新秀,大家都为这些盛开的花朵叫好,为她们颂赞。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冀、豫两地的有关领导和有识之士却在同时思考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一个地市级的剧团何以如此风光?何以新秀层出?

不管别人怎么想,邯郸市市长郭庆余早就认定了这个道理:名师出高徒!

桑振君刚从河南回到邯郸,郭庆余就亲自出马,非要她再收下两个徒弟——市春燕剧团的苗文华和郭英丽不可。

桑振君的态度是,坚决不收!她为什么会断然拒绝呢?桑振君当时的回答非常简单:“这两个小演员,年纪不大,人很聪明,我很喜欢。但两人在省、市已小有名气,我这时出来收人为徒,似有贪功之嫌,断不能收。”

其实,在郭市长没有提出这个事情以前,已经有人给她推荐过,她已经谢绝了。这次市长又亲自提出来,她还是没给面子,收徒之事就这样又搁置了下来。

转眼到了1990年,也许这时候的郭市长已经了解了桑振君的脾气,他不再找人去捎话,而是直接带着苗文华和郭英丽亲自登门,一进屋就开门见山地说:“桑老师,看在我这老面子上,今天就把这两个孩子收下吧!”郭市长的不约而至,给桑振君一个出其不意。稍后,她才反应过来。她急忙看了一眼郭市长,本来还想说点什么,但一看到苗文华和郭英丽那渴望的眼神,不知怎的,马上联想到自己小时候拜师时的情境,那眼神,不就是自己当年的眼神吗?她不觉有点退却了,生怕伤害了这两个孩子。她迟疑了一下,下意识的感觉使她不能再表示拒绝,于是,不太情愿地慢慢回答说:“那好吧,让我再考虑考虑……”

郭市长一看今天有戏,喜出望外,恐再生变故,很快就定下了拜师的时间、仪式,并通知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这样,苗文华和郭英丽终于成了桑振君在河北的两个关门弟子。

其实,就是在没有收苗文华、郭英丽之前,桑振君就已经给她们传授过技艺了。给苗文华传授的是《对绣鞋》,给郭英丽传授的是《打金枝》。

苗文华、郭英丽作为她的关门弟子,学的多是她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唱红的传统戏。而胡小凤、牛淑贤学的,多是她到邯郸以后设计的现代戏。这样,苗文华、郭英丽两人的唱腔,相比而言,就更接近桑振君的唱法。

桑振君对她们都很关爱,她曾对人说:“这几个人的条件都很好,我对她们深寄厚望!”

没过多久,细心的桑振君就观察到,苗文华是一个很有灵性、颇具个性,且有强烈进取心的演员,不觉有几分欣赏,但她喜在心里却不露声色,为什么呢?后来桑振君对别人说:“那时,我就有意识地想磨炼她。”

苗文华毫无所知,刚拜师的那半年,她倒是满心欢喜,恨不得把老师的本事很快都学到手。可桑振君对苗文华却是“冷眼相观,不理不睬的”,这似乎有点像猎人“熬鹰”,几天内不给吃、不给喝、不让睡觉那样,这种“看似无情却有情”的训练让苗文华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

一天上午,苗文华突然向老师提出一个请求:“师傅,我想学您一些唱段,并把它录成磁带,您看行吗?”桑振君先是怔了一下,但马上脱口说道:“那好啊,这是好事,我支持。”桑振君喜上眉梢,她心想,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戏曲演员,由于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纷纷转行,这孩子却能沉下心来,痴心于艺术,真的是难能可贵呀!

这时的桑振君,已经打心眼深处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她认定,文华是个好苗子! (10)

本文《《梨园轶事》收徒寄厚望》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yuju/mingjia/3319.html

上一篇:阎立品永葆嗓音秘方 下一篇:桑振君 七台“对台戏”
牛淑贤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