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大全 > 豫剧大全 > 豫剧剧团 >

为开封戏曲演出市场把把脉

提起豫剧,老戏迷们都会想到开封。这里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有名的“戏曲之乡”。且不说历史上多少大腕儿到这里登台,多少名角从这里唱红,仅回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封戏曲舞台也着实红火过一阵。曾经作为开封最主要演出单位的大众剧院,见证了开封戏曲的黄金时代,就在这里曾经创下了一出戏连演40多场的纪录。但曾经的风光早已不在,如今的开封戏曲市场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冰河期”,剧团和剧院落入到难以为继的地步,戏迷们想过把戏瘾只能在茶楼街头。目前戏曲市场的萎缩现象虽然不仅在开封,全国大部分传统戏曲文化市场都处于低谷,但开封的处境与曾经的辉煌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原因何在?我们特地请来了多年从事戏曲艺术工作的两位专家——市文化局原副局长丁怀卿和剧作家暴风,为开封的戏曲演出市场把把脉。


  形成开封戏曲演出市场的两个重要因素

  剧团提起上世纪90年代的开封戏曲演出队伍,两位专家如数家珍,一一道来。仅开封所属五县,县县有豫剧团,且各剧团都有自己的强项。杞县豫剧团祥符调气息浓厚,兰考县豫剧团古装戏、现代戏齐头并进,通许县豫剧团以农村现代戏著称,而尉氏县的豫剧“三朵金花”王花萍、张水英、王俊杰则为广大戏迷家喻户晓……而目前这些剧团举步维艰,人才青黄不接。但这部分人才还在,如果把五县的精英组织起来,经常到广大农村巡迴演出,是能够把五县的演出阵地夺回来的。

  观众说到开封观众,两位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开封戏曲不仅不缺观众,并且是大有人在。开封毕竟是“戏曲之乡”,城市的戏迷定位在中老年人,目前这些人虽然难得到戏院看戏,但在饭后茶余,就是自娱自乐也要过上一把戏瘾;而农村的戏迷则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戏台上锣鼓一响,台下便是人头攒动、热情高涨。可以说豫剧的真正舞台在广阔的农村。

  以上两方面是形成戏曲演出市场的两个重要因素,有其在,便有戏曲振兴的希望。

  开封戏曲演出市场不景气的症结

  提起开封戏曲演出市场的红火时代,老局长丁怀卿不禁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开封的大众、人民等剧院,曾经是豫东地区演出市场的龙头,并组织有自己的演出家协会。他们了解观众,了解剧团,信息灵通,眼力准确,票价合理,有很好的演出网络,组织演出一般不会失败,甚至能形成剧团之间在开封的竞争,因此在河北邯郸、邢台,山东菏泽,河南安阳、商丘等地形成了演出经营网络,并具有老大哥般的权威作用。而当时开封的剧团也拥有广阔的演出市场,一出豫剧《焦裕禄》在开封市内连演42场,被安阳市邀请去后又演了43场。那么,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今天开封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呢?专家们谈出了以下看法:

观众断代 现在戏曲市场被其他娱乐项目所冲击、取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可供选择的娱乐项目增多,观众被电视、网络等分流,这对传统戏曲舞台演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剧场老化 目前,一些剧场被改成了歌厅、舞厅,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市共有可以承接整台戏曲演出的11处场所,现在只剩下大众剧院和市歌舞剧院排演厅两个场所。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城市中爱听戏、唱戏的观众越来越少,如果再没有一个适当而惬意的场所让那些戏迷们真正的“解渴”,传统戏曲艺术的前景就更加不容乐观。

需要改革 传统戏曲舞台不景气也有它的必然性,传统戏曲节奏太慢,不能适应如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传统戏曲因为缺乏创新而不能吸引年轻一代的眼球,失去了一大片青年文化阵地。所以,艺术形式如何适应时代和一代又一代年轻观众的要求,是非常值得戏曲人去探索的。

  人才“贫血” 在如今的青少年看来,从事戏曲行业,确实没有什么“钱”途。挣不了多少钱,成不了歌星、影星,也没有娱乐公司来签约,但是付出的努力却不见得就比别人少。没有更多的青少年走向发展传统戏曲文化的道路,传统戏曲生存和成长的土壤更显得贫瘠。没有了后来者的努力,没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发展势头,一种文化形式如何能长久存在下去?

给开封戏曲演出市场开药方

剧作家暴风已担任了6年开封电视台《戏曲大舞台》节目的编导,对这一电视戏曲节目的成功,他深谙其中的原因,即走“文企联姻”的道路。艺术需要企业的经济支持,而企业需要艺术的先进传媒,双向结合使得艺术演艺事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企业的知名度也得以大大提高,产品销售量成倍增长,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暴风老师认为,“文企联姻”是救活开封戏曲市场的有效方法。

  除此之外,两位专家还提出了以下观点

戏曲艺术要与时代同步传统形式必须与现代实际相结合,出人出戏走新路。我们做出的节目要融合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会有观众喜爱,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戏曲这种文化形式。

可以对演出的戏曲节目进行音像制作,投放到市场上,在获得更大范围影响力的同时,也会有丰厚的经济回报,从而可以使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 其实我们自身的很多艺术产品就浪费掉了,我们演出过的豫剧《花轿错》,在舞台上轰动一时,但过后就没有什么下文了。可是,后来发现在我国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都在发行该剧的碟片,还非常受欢迎。所以我们要懂得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我们要有自己的音像发行渠道,把我们的传统戏曲推得更高、更远,同时也把效益做到最大化。

抓住郑汴一体化的机遇,救活戏曲演出市场 开封已经非常明确地被定位为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不断发展的观光旅游业给戏曲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这是戏曲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可以借鉴张艺谋在桂林漓江拍《刘三姐》的做法,在包公湖演包公戏,在天波杨府演杨家将戏,让实景演出成为开封旅游的一个产业。”说到这里,暴风笑了起来,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包装的问题。策划得好,包装得好,完全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开封的经纪人队伍,培养自己的管理经营人才 只有更多懂戏曲、懂市场、懂观众的人才涌现,戏曲文化市场才会真正地走向发展、壮大,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韩国端午祭申遗给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敲响的警钟依然回荡在我们耳边,拯救面临尴尬境地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我们任何人都责无旁贷。丁怀卿、暴风发出由衷的感慨:“我们有着孕育传统戏曲的土壤,有着千千万万爱戏、懂戏的父老乡亲,还有这么多致力于戏曲艺术、可以为之奉献毕生精力的戏曲人才,以及国家对戏曲艺术的高度关注,我们相信,开封传统戏曲的明天会更好。”

本文《为开封戏曲演出市场把把脉》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yuju/jutuan/3838.html

上一篇:狮吼剧团的“雪崩效应” 下一篇:河南小皇后豫剧团这样赢得3000万观众
开封戏曲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