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6年戏曲新闻 >

沪剧缘何与曹禺频频结缘?

       作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的“戏·聚精典”演出季重要演出项目,沪剧经典《雷雨》将在今晚亮相上海大剧院,这是上海沪剧院时隔13年后又一次在大剧院亮相。而上一次演出的剧目《家》,也是在曹禺的话剧剧本基础上重新进行改编排演的。

 

       回望历史,沪剧与曹禺频频结缘。作为曹禺的处女作,《雷雨》在发表4年后,就被沪剧前辈以幕表形式进行了改编,开创了戏曲改编曹禺话剧作品的先河。这之后的近80年来,曹禺的《日出》,以及他改编巴金小说的剧本《家》先后被搬上沪剧舞台,后者还衍生出《家》和《瑞珏》两部沪剧。曹禺作品的文学内涵滋养了发端于田间地头的紫竹调,而沪剧也以抒情的唱腔丰富了繁漪、周萍、陈白露、瑞珏等一众曹禺笔下的人物,最终成为留在沪剧舞台上历经几代人常演不衰的经典。

 

       在沪剧改编曹禺的一众作品中,《雷雨》是最为家喻户晓的一部,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沪剧团体、几代演员演绎。

 

       沪剧让曹禺的作品变成“上海的故事”

 

       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沪剧各个剧团排演《雷雨》是“试水”的话,那么到了1959年,由丁是娥、石筱英、杨飞飞、王盘声、解洪元、邵滨孙、袁滨忠等沪剧名家“大会串”的《雷雨》,则真正完成了沪剧对话剧剧本的改造。日后排演的多个版本剧情、唱腔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沪剧也因此剧被推向阶段性的高峰,丁是娥更是以“活繁漪”著称。

 

       在一众剧作家中,沪剧为何青睐曹禺?上海沪剧院院长、此次《雷雨》繁漪一角的饰演者茅善玉说,沪剧擅演悲剧,着重表现人的情感,要求戏剧冲突强烈,故事最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曹禺先生的作品,恰恰以表现复杂人性和曲折故事著称,尤其是《雷雨》把剧情集中在短短24小时内,却展现两个家族8个人长达30年的恩怨情仇。另一方面,沪剧大段抒情的唱腔,丰富了人物的情感表达,《花园会》的剧情在话剧中不过几句台词,却在沪剧中衍生出繁漪与周萍大段的对唱。

 

       上海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胡晓军说:“曹禺本人也对沪剧《雷雨》十分赞赏,表示在据话剧本改编的所有戏曲里,沪剧是最好的。”几十年的经典传承,让沪剧演绎《雷雨》顺理成章,而追究起来,不论《雷雨》还是《日出》,其剧中故事并非发生在上海,可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似乎繁漪就该说上海话,陈白露就是生活在十里洋场的南京路。能够做到这样的“无缝衔接”,胡晓军认为沪剧的都市气息符合曹禺笔下的社会背景,与此同时沪剧擅演现代戏,在表现形式上离话剧最近。而在茅善玉看来:“沪剧有着与上海这座城市一样兼容并蓄的气质,似乎就是有着这样一种魔力,能够让这些作品最终演变成‘上海的故事’。”

本文《沪剧缘何与曹禺频频结缘?》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xinwen/2016/34284.html

上一篇:一生为戏痴,十三龄童王振芳离世 下一篇:田沁鑫再做禅意戏剧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