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6年戏曲新闻 >

杜近芳:岁月留声 为戏而生

       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艺术院校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高级进修班上,杜近芳冒着炎热的天气,给来自全国15所院校、3个边远地区院团的戏曲教师指导,尽管已经是83岁高龄,但她口传心授,一丝不苟。

 

  作为中国国家京剧院“四大头牌”中硕果仅存者,杜近芳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舞台。从6岁登台的一曲《贺后骂殿》,到后来的《柳荫记》《白蛇传》《白毛女》《桃花扇》《谢瑶环》《红色娘子军》,无数个鲜活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杜近芳用她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赋予了京剧新的生命。

 

  6岁登台,开启艺术生涯

 

  《贺后骂殿》是杜近芳在舞台上表演的第一部戏,那一年她6岁。第一次登台的良好表现拉开了她此后70余年京剧艺术生涯的序幕。

 

  “我们家有京剧的传统。”杜近芳把自己与京剧的因缘际会归因于家庭。养父陈喜光工铜锤花脸,叔叔陈喜兴工老生,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加上良好的天分,幼时的杜近芳便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

 

  老辈伶人大多出身贫苦,杜近芳也不例外。12岁那年,她拜入“通天教主”王瑶卿门下,从此日夜盘桓于大马神庙王家,又于1950年拜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师。随后多次随团出国演出,慢慢地,杜近芳才真正了解到京剧的文化底蕴。

 

  “我这一生在唱戏上是个幸运儿,从小得到很多老前辈的垂青、严教。”杜近芳总是满怀感恩之心。的确,杜近芳经历了一个黄金时代,遇见了王瑶卿、梅兰芳两位好师父,获得了一群著名导演、演员,如郑亦秋、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的帮助和提携,成长于新中国。

 

  杜近芳始终记得12岁那年,师父王瑶卿给自己上的第一堂课:“人跟人不一样,一娘生九种,九种各不同。学别人的流派可以作为借鉴参考,但是不能照着别人的模式学。”师父的话深深烙在了年幼的杜近芳心中,深刻影响着她所塑造的众多形象。

 

  为一个字一个唱腔,能谈一天一宿

 

  对京剧艺术的执着与认真贯穿着杜近芳的一生。“为戏而生”是她对自己的评价。“我脑子老是在戏里,我不说戏就没话了。为了一个字一个唱腔,我可以和朋友谈一天一宿。”

 

  耄耋之年依旧顾盼生姿的杜近芳保持着对京剧最大的热情:“我是唱旦角的,不是唱老旦的,唱的是妙龄少女,干吗要那么老态龙钟?早上起来我得练上几句,身体好的时候还要练练腿弯弯腰。”言谈举止不失京剧艺术家的风度。在杜近芳看来,戏剧角色的一颦一笑都得从生活练起,走路吃饭喝水不能随随便便。

本文《杜近芳:岁月留声 为戏而生》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xinwen/2016/34121.html

上一篇:优秀戏曲基层演出 南京艺术基金买单 下一篇:国家京剧院中秋夜携程派名剧飨首都高校师生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