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6年戏曲新闻 >

老艺人百日炼新人 为传承戏曲经典溯本清源

原标题:老艺人百日炼新人 为传承戏曲经典溯本清源

图为来自全国多地的吕剧青年演员表演同一台戏《姊妹易嫁》。 曾洁 摄图为《姊妹易嫁》第一代表演者李岱江等老艺术家与青年演员合影。 曾洁 摄

中新网济南8月4日电 (曾洁 卢丽洁)吕剧《姊妹易嫁》青年表演人才培训班结业典礼4日在济南举行。该剧目的第一代表演者、吕剧老艺术家历经144天向28位青年演员传授“独门”秘诀。

四个素花、四个毛纪、三个素梅……多组演员2日和3日晚在济南百花剧院轮番演出一台《姊妹易嫁》。缔造这部吕剧经典的第一代表演者李岱江、钱玉玲、刘艳芳带着老花镜坐在台下观看。李岱江说,经过一百多天的磨炼,青年演员在台步、声韵、表现人物个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国28位青年演员自3月中旬起在济南“集训”。来自烟台的王洁回忆说,近距离接触老艺术家才发现自己和“经典”的差距,他们如何揣摩人物个性、如何巧用真假声,如何用动作和声韵表现人物情绪等将使青年演员受用终生。

戏曲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山东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刘敏在结业仪式上说,请耄耋艺术家“披挂上阵”亲自教学,有助于在传承过程中溯本清源,让经典成为永恒。

山东是戏曲种类丰富的“戏窝子”,当前却面临着剧目失传、人才匮乏等窘境。为此,山东建立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挖掘濒危剧种,保护老艺术家,为地方戏曲经典剧目录制音视频,帮助恢复“无团剧种”。经过极力挽救,目前失传的大弦子戏等多个曲种已陆续重归舞台。

“人死艺亡的例子有很多,我们要吸取教训。”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的戏曲研究员马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戏曲传承是比戏曲创新更紧迫的事。

据悉,山东现有24个本土地方戏曲剧种,代表齐鲁地区在戏曲艺术方面的地方特色与造诣。其中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五音戏、茂腔、柳琴戏等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

本文《老艺人百日炼新人 为传承戏曲经典溯本清源》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xinwen/2016/33230.html

上一篇:新编历史剧《康熙大帝》大轴登场 下一篇:“名家传戏” 培育戏曲人才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