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剧本土化,最怕“不中不洋”
当野心勃勃、残忍歹毒的麦克白夫人唱起昆曲、舞动水袖;当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穿上京剧的戏服,用京剧腔念出“生存还是毁灭”时,莎士比亚笔下这些著名的人物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穿越”观感? 在上海戏剧学院日前推出的以莎士比亚为主题的“上戏有戏”系列演出中记者发现,12部作品中,根据莎士比亚原著改编的戏曲作品占了将近一半:其中包括越剧 《仲夏夜之梦》,京剧 《王子复仇记》 《驯悍记》,以及脱胎于《麦克白》的昆曲《夫的人》等。
把莎剧掰开了揉碎了,反而更贴近观众
京剧《王子复仇记》排演初期,业内曾传出争议的声音:“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等台词,似乎与有板有眼的传统戏曲并不搭。莎剧改编成戏曲,会不会遭遇“水土不服”?
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刘明厚认为,戏曲舞台上多年来不间断上演莎剧,这本身已经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莎剧与中国戏曲之间,有着不少契合之处。“有别于严格按照‘三一律’写成的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的时空转换灵活,与戏曲的灵动、写意和虚拟的表现手法非常接近。除此之外,莎剧的语言是诗化的,这也与中国戏曲的传统一脉相承。”正因为如此,当莎剧与中国戏曲结合在一起时,能够产生更加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
“与话剧相比,我国的戏曲艺术反而为莎剧在中国落地生根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惠柱看来,莎翁的“权威性”束缚了不少话剧创作者的手脚,不敢大刀阔斧地改编、移植,使得话剧舞台鲜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现代改编作品。而看似与莎剧“八竿子打不着”的戏曲,因为剧种、程式、行当、唱腔的特色和限制,反而“解放”了创作者,让他们敢于把莎剧掰开了揉碎了。“戏曲对莎剧的改编不是小修小补,几乎每一行的台词都是从头写起的。”
形式上“无底线”并不代表艺术“无底线”
莎剧“本土化”的艺术难点在哪里?“在形式上,莎剧的改编没有底线,但最怕‘不中不洋’。”孙惠柱举例说,在莎士比亚年代,是没有服装设计这一概念的。当时的演员类似于中国的戏曲演员,自己有什么“行头”,上台就穿什么。既然如此,莎剧中的人物穿上中国古代的衣服,又有何不妥呢? 更何况,西方的戏剧界,早就把莎士比亚翻来覆去从里到外改了个透。这次“卷福”主演的哈姆雷特就穿牛仔裤、用手机;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最新改编的歌剧 《奥赛罗》 则不再让演员把脸涂抹成暗棕色,观众们在现场看到了一位“白色的”奥赛罗。
相关文章
新闻热点
- 天津京剧院琴师吕玉勇喜收新01-09
-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10月开启团庆07-28
- 京剧程派名票张继安收徒仪式04-18
- 九九重阳节京剧老艺术家演唱10-04
- 评剧名家罗慧琴专场演唱会举07-28
- 春晚导演惨遭吐槽:你看TFBO01-28
- 毕春芳90华诞越剧毕派艺术专场07-18
- 上戏白衣校草丁舟杰甜美笑容08-10
- 大型廉政豫剧《张伯行》首演08-30
- 沪剧缘何与曹禺频频结缘?09-24
推荐关注
- 《审头刺汤》呈现京剧之美04-21
- 苏州昆剧院推出建院60周年系列07-18
- 30年前京剧在南京有多火?“黄05-05
- 专家纵论《借女巧配》不凡“07-13
- 大型豫剧《魏敬夫人》在信阳08-16
- 北京曲剧《黄叶红楼》坚守经09-18
- 全球华人粤剧私伙局6月齐聚广05-05
- 汇集11种地方戏曲持续送欢乐07-15
- 中国儿艺举办第二届新春儿童02-18
- 中华戏曲人气之星在深颁奖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