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写《困守与新生》人艺有了新研究专著
北京人艺是中国当代舞台艺术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也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对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5年里,以总导演焦菊隐为核心的艺术家团队,精诚合作、同心协力,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剧学派,并形成了北京人艺的独特风格。然而新时期以来,随着西方各种戏剧观念的引进和新的戏剧表现手段、技巧的出现,北京人艺的演剧形态和美学特色在时代文化和观众审美趣味的转型中遭遇了现实的诸多挑战。从新时期北京人艺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一个背负传统的剧院在现实面前的困惑与抉择,更能感受当代中国话剧的演进轨迹和阶段性特色。
由青年戏剧研究者徐健撰写的专著《困守与新生:1978-2012北京人艺演剧艺术》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计23万余字,从时间(剧本)、空间(导演)、身体(表演)三个不同维度切入北京人艺的演剧创造,阐释了北京人艺近30多年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比照中揭示出北京人艺演剧艺术的特殊性所在,以及后焦菊隐时代北京人艺“困守”的艰难与“新生”的愿景。谈及该书的出版,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戏剧评论家童道明表示:“它将给已经沉寂多年的关于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推动力。”
以往,学术界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焦菊隐时代,注重对焦菊隐导演美学、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研究和探讨,对新时期以来北京人艺演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关注不足,系统而全面的学术专著也不多见。但必须面对的是,随着时代和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在北京人艺硕果丰实、姿态纷呈的表象下,也隐含着演剧的困惑与焦灼。置身当下特定的戏剧文化语境中,辨析新的历史时期北京人艺在舞台手法、戏剧美学方面的开拓之功,探明北京人艺演剧艺术未来的方向与歧路何在,评定以林兆华为主要代表的后焦菊隐时代戏剧演剧探索的收获与错失,已愈来愈迫切而紧要。该书将新时期以来的北京人艺作为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同时也为今后北京人艺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新方法。
该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是戏剧符号学,但作者并没有从抽象、僵硬的理论出发,而是在对现实问题的考量与分析中发现这种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践价值,将戏剧符号学的理论进行系统化、本土化的诠释,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示了新时期以来北京人艺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所形成的多元发展路向和现代审美趋势。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戏剧学者田本相表示:“这是我近十年来所看到的研究北京人艺最具挑战性,自然也最具创意的一部著作。徐健以青年人的锐气,以及敢于挑战的精神,对‘1978-2012北京人艺演剧艺术’做了一次他的巡视、他的沉思、他的判断、他的‘指示’。”
新闻热点
- “炫彩流云”王彩云京胡演奏09-21
- 京剧名家黄正勤先生病逝 享年10-17
- 京剧老生名家安云武先生首开07-30
- 越剧界院团长齐聚上海探讨越08-18
- 豫剧新秀李多伟开专场08-11
- 昆曲有两张面孔:一面守旧如07-30
- 晋剧名家武凌云王春梅夫妻双07-30
- 越剧《舞台姐妹情》首演获赞08-18
- 吴小如毕生收藏 975张京剧老唱12-02
- 越剧名家王君安、陶琪联袂收08-30
推荐关注
- 歌剧《方志敏》首演 演绎历史12-28
- 当代昆曲名家苏州集体收徒传10-17
- 澳门版歌剧《浮士德》制作不11-02
- 陕西省京剧院文化惠民演出华10-17
- “戏剧实践课”走进国话11-02
- 纪念汪本贞先生百年诞辰系列10-17
- 《中国京剧》杂志2015年第九期08-27
- 京剧武生名家叶金援先生喜收07-30
- 天津评剧院11月来沈阳演出两部10-17
- 在小剧场,见识“最癫狂”的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