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秦腔重镇三意社建社百年
昨日,易俗社百年剧场内高朋满座,西安三意社120周年演艺史、100周年建社史纪念座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肖云儒、高建群、李宗奇、费秉勋、孙豹隐、叶浓、马河声、李爱琴、侯红琴、惠敏莉等专家、学者、艺术家齐聚一堂,共同庆祝纪念百年剧社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的卓越而辉煌的贡献。
西安三意社始于1895年,前身为江湖游走班社“长庆班”,1915年扎根骡马市,更名“长庆社”,1919年耶金山主持社务期间更名“三意社”,距今已有120年的演艺史,100年建社史。从一个民间班社成长为驰名西北地区的百年老社,三意社在秦腔乃至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回顾120载的漫长岁月,三意社在风云巨变的社会背景下,三意社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坚守着秦腔这门古老艺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向来以“慷慨激昂”“响遏行云”享名,深受群众欢迎。
在著名学者肖云儒看来,易俗社是文人建设,一批文人的进入改造了原来的班社,建立起中国辛亥革命前后最早传播新思想的班社。而三意社则是民间班社进城,创始人是从商洛来的,后来在华阴组织演出,这是秦腔发展的两条路。“一个是文人建设提升它,一个是民间的班社进入西安再提升它。这两个社都是彪炳史册的,都对秦腔发展起了重大贡献。”孙豹隐表示,三意社的艺术最鲜明的代表了秦腔来自整个梆子戏的艺术特点,“它也是秦腔艺术的一处‘重镇’!”
与会的三意社演员纷纷表示要利用当前中央的戏曲传承的好政策,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振奋精神,使三意社老树常开新花。“我们要创作更多的精品剧目,大力培养后备人才,把秦腔艺术与市场开发融合,促进陕西秦腔艺术可持续发展。”三意社现任社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侯红琴说。
作为9岁就爱看戏的铁杆戏迷,著名书画家马河声则从细处建议,中国戏曲是传统的大写意,要保持秦腔的戏味,就没有必要做那么多舞台背景。“搞艺术的从业家要保持戏剧的傲气,不要迎合市场,也不要刻意争取年轻观众,时光会让有阅历的人喜欢上这门艺术。”(记者 肖雪)
(摘自 《西安日报》)
相关文章
新闻热点
- “炫彩流云”王彩云京胡演奏09-21
- 京剧名家黄正勤先生病逝 享年10-17
- 京剧老生名家安云武先生首开07-30
- 越剧界院团长齐聚上海探讨越08-18
- 豫剧新秀李多伟开专场08-11
- 昆曲有两张面孔:一面守旧如07-30
- 晋剧名家武凌云王春梅夫妻双07-30
- 越剧《舞台姐妹情》首演获赞08-18
- 吴小如毕生收藏 975张京剧老唱12-02
- 越剧名家王君安、陶琪联袂收08-30
推荐关注
- 京剧武生名家叶金援先生喜收07-30
- 纪念汪本贞先生百年诞辰系列10-17
- “戏剧实践课”走进国话11-02
- 歌剧《方志敏》首演 演绎历史12-28
- 澳门版歌剧《浮士德》制作不11-02
- 《中国京剧》杂志2015年第九期08-27
- 当代昆曲名家苏州集体收徒传10-17
- 天津评剧院11月来沈阳演出两部10-17
- 在小剧场,见识“最癫狂”的12-06
- 陕西省京剧院文化惠民演出华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