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4年戏曲新闻 >

《挑山女人》恢复的沪剧传统


 
  沪剧《挑山女人》上周进了国家大剧院,北京有媒体这样报道这场演出:看沪剧《挑山女人》没有人会不哭。无论你怎么控制,都会流下热泪。这情形,有点儿像当年大家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
  《挑山女人》就是这样一路让观众“哭”着,成为了上海这两年最“火”的一部原创作品。一个区级剧团,不仅就这样“哭”进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三大节上斩获大小奖项无数,还让各级领导潸然泪下。最重要的是,赢得了无数观众由衷的泪水和掌声。据说,剧组下周将在太仓开启2014年的新百场演出,而太仓的邀请方因为去年演出反响热烈,把一场3万元的演出费加到了6场40万元。上海有戏迷对该戏是“演一次看一次”,这一次甚至包大巴车到太仓追戏。
  很多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看沪剧的观众看了以后,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好多年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沪剧了。

  真实故事演绎平凡人生

  像我们这样的观众虽没有看过《卖花姑娘》,但还依稀记得多年前那个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几乎每个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人,手里都攥着哭湿的手帕。《挑山女人》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它触动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个部分,关于母爱、关于苦难、关于坚持、关于责任。
  《挑山女人》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齐云山上的汪美红(在剧中名字为王美英),丈夫意外辞世,5岁的大儿子先天失明,一双龙凤胎只有3岁。为了抚养三个儿女,她当上了女挑夫,一两百斤的货物,三千级台阶,九里盘山道,挑了十七年。沪剧创作时为女主人公加入了一条感情的主线,面对痛恨她克夫的婆婆、不理解她的儿女,她拒绝了十年里风雨共挑山的挑夫成志强。而等到儿女长大成人双双考入大学,这个默默又等了她7年的男人,却不幸葬身火海阴阳两隔。
  从艺术层面说,这样的苦情大戏,其实承担不起所谓的艺术深度和厚度。而太多刻意的煽情和催泪,也不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处理。这样的作品,不一定能成为传世经典,但它却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佳作。它关注我们这个时代,关注社会底层,关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它触动起每一个善良中国人的情感神经,呼唤高尚而真实的传统精神。从这个角度说,《挑山女人》是我们这个时代文艺创作里的“异类”,它如此真诚朴素,有感而发。有如齐云山上这个女人,简简单单,质朴无华,但一切的坚持,都是一种生命的呐喊。
  《挑山女人》让女主演华雯再一次成为了焦点,20多岁就摘获戏曲梅花奖的华雯,因为身在一个区级沪剧团,几十年来的舞台生涯沉浮起落,个中艰辛也是冷暖自知。独自挑起这个剧团的她,和剧中的王美英之间应该是有着某种深沉的共鸣。排这个戏前,她和剧组两次去齐云山采风,试着挑一挑扁担,回来后,依然试图在生活上帮助这家母子。她在舞台上如此真切自然,所有的痛苦悲伤无奈坚持,都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真实存在,而不是一个想象中的伟岸榜样。也因为这样的真实,打动了这么多观众,让他们看见了一个普通中国女性的人生。17年时间,20万公里的山路,70根挑断了的扁担,140双磨破的解放鞋……这些惊人的数字,在舞台上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情感瞬间。

本文《《挑山女人》恢复的沪剧传统》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xinwen/2014/24098.html

上一篇:13省非遗项目汇集河南淮阳 下一篇:国话《罗密欧与朱丽叶》香港首演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