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4年戏曲新闻 >

地位低、收入低、价值认可低

作为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参演剧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音乐剧《岳云》、现实题材儿童剧《心愿》、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在北京中国儿童剧场陆续上演。三大剧目中,两部是今年新创剧目,其中大型儿童剧《心愿》是专为此次演出季全新创作的,由中国儿艺的资深编剧郭馨阳创作。此前,郭馨阳创作的诸多儿童戏剧作品《太阳鸟》、《小王子》等深受观众喜爱。而音乐剧《岳云》则大胆起用了中国儿艺青年演员赵宇同时担任导演、主演和联合编剧。
  为确保剧院的艺术质量,中国儿艺近来在编剧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众所周知,“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编剧的作用可见一斑。中直院团的剧本创作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众多编剧的生存状态如何?是一支什么样的编剧队伍支撑着中直院团发展的基础?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家中直院团的编剧及相关负责人。

  专业编剧:孤独坚守

  成立于1956年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目前有200多名演职人员,每年平均生产剧目3部至5部,剧院下设创作部,现有在职专业编剧5人,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专门成立创作部,设有5名专业编剧,与其他一些儿童艺术院团相比,这算是多的了,大部分省级以下的院团都没有自己的编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雷喜宁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儿艺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编剧陈传敏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由他创作的舞台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部获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2010年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第一名,个人获优秀编剧奖,《西游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获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等。“艺术院团应当有自己专职的编剧队伍,尤其是针对儿童这一特殊欣赏群体的儿童剧,它需要编剧的才思、技术以及对儿童世界的深刻洞察力。”陈传敏表示,“相对来说,专业编剧写的剧本成活率更高,也更适合剧院的艺术风格。”
  成立于1955年的国家京剧院(原名“中国京剧院”)多年来继承、创编、上演了500多部不同题材、体裁的优秀传统剧、新编历史剧和现代京剧,代表剧目包括《野猪林》、《三打祝家庄》、《三岔口》等。在国家京剧院,目前在职的专业编剧仅有两位,今年刚满26岁的高明便是其中之一。学习导演专业的她自2011年毕业后就来到国家京剧院从事编剧工作。“现在从事戏曲编剧行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就我而言,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编剧工作却感到既幸运又开心。我经常向剧院的另一位编剧老师吕慧军学习,我们去年还一起创作了新编京剧《诗杰王勃》、《刘伯温轶事》。”言语间,高明流露出对京剧的热爱。“不同于话剧、音乐剧等,京剧有大量传统戏,而很多传统戏在今天来演的话,无论是节奏还是结构包括文词,都需要重新调整,因而院里也给了我们很多这样的机会。”

本文《地位低、收入低、价值认可低》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xinwen/2014/24065.html

上一篇:董小宛故事搬上昆曲舞台 下一篇:《致青春》场场爆满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