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4年戏曲新闻 >

好戏须从磨砺出

“能成为重点资助项目,靠的是对任何细小瑕疵的彻底消除。”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戴静谈到秦腔《西京故事》时对记者表示,该剧近年来在巡演过程中持续受到欢迎,除了艺术功底过硬的主创人员做保障外,在保持剧目“大筋骨”不动的同时,在舞台呈现等方面不断打磨提升。
  不同于一般的流行文化快餐,作为能够代表一个地方、一个艺术门类一段时期最新创作成果的舞台艺术优秀作品,要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演得久”,往往需要千锤百炼、凝聚不少心血。参加“十艺节”第十四届文华奖评比的87台优秀剧目,从初创到演出提高再到登上本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无不经历了不断磨砺精炼、反复修改提高的过程。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自2004年4月开始,在全国和世界各地的220场巡演几乎每场爆满,此次参加“十艺节”的版本从9个小时的全本压缩至3个小时的精华本,仍然赢得了泉城观众的热烈反响。“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演出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剧本打磨。编剧小组成员在汤显祖原著基础上用5个月时间,认认真真琢磨整理改编剧本,经过精心梳理,把五十五折的原本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说。该剧总导演汪世瑜凭借50年的舞台经验几经修改,最后决定用“青春”讲述爱情故事来吸引年轻观众。“我们在各地演出时,经常去校园与青年观众互动,探索当代昆曲活态传承的方式,这对作品艺术水准的提高也很有帮助。”蔡少华表示。
  上海昆剧团的昆剧《景阳钟》以传统折子戏《铁冠图》为基础创作,继承传统不守旧,创新改编不离魂,这样一出戏在立起来的过程中也多番磨砺过。《景阳钟》从2011年7月开始筹备,到2012年2月落地开排,历经哑排、细抠、加工、座唱、响排等多道工序。“《铁冠图》本属于‘禁演’的范畴,从‘禁演’到公演,经历了很多令人难忘的艰辛努力。在上海市京昆咨询委员会各位专家帮助下,该剧在改编方向、主题、立意等关键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剧艺术指导蔡正仁说。“传统戏《铁冠图》有许多精彩之处,其中‘撞钟’和‘分宫’最荡气回肠。这部戏是传统戏整理改编与新编历史剧结合的一次尝试。”该剧编剧周长赋说,不断地演出、座谈、修改,让《景阳钟》得到了观众认可。
  天津评剧院的曾昭娟告诉记者,排演《赵锦堂》前后不知改了多少次,从剧本到唱腔,从舞台到灯光,甚至小小的头饰也改了又改。更重要的是,制作团队不仅通过自己对评剧的认识修改该剧,而且根据演出市场反响和受众反馈进行打磨。
  山东淄博五音戏剧院《云翠仙》主演吕凤琴已记不清剧目初创时,与担任作曲的副院长毕金奎“吵”了多少次。后来在排演过程中吕凤琴才发现,自己的音域音色特点为毕金奎了解,作曲有自身巧妙的地方,便在仔细推敲后慢慢接受了毕金奎的曲子。两人经过不断讨论研究,最终有了“十艺节”舞台上的版本。

本文《好戏须从磨砺出》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xinwen/2014/23895.html

上一篇:瓯剧折子戏亮相德国戏剧节 下一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颁奖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