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4年戏曲新闻 >

曲剧《黄叶红楼》首演

10月14日,北京曲剧团创作、陈蔚执导、王海平编剧的新编剧《黄叶红楼》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剧中,《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和他笔下的人物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
  《黄叶红楼》除序幕“壁上诗”、尾声“魂悠悠”外,共有八场。首场“思虑煎”演敦诚、敦敏来到黄叶村看望穷困中的曹雪芹;末场“西山泪”演只有史湘云和麝月的化身柳惠兰陪伴的曹雪芹,于除夕夜在黄叶村逝去。二至六场“旧梦萦”“宝黛钗”“大观园”“苦抄家”“祭潇湘”则是“戏中戏”,演《红楼梦》里的几段故事,而曹雪芹则对“戏”里发生的事进行点评。此外,第七场“乞长街”演曹雪芹在城里遇到了靠行乞度日、一直在寻找他的史湘云,二人携手同回黄叶村相伴共度晚年。
  该剧的舞台时空处理是一大看点。为了表现时空区别,曹雪芹和在他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舞台前区表演,而宝黛钗则在1.8米高的“台上台”上表演。如第三场“宝黛钗”讲的是三人之间的爱情与纠葛,但戏里却没有“故事”。在“台上台”,四块板隔出了三个空间,中间的两块板各有一个门,宝玉在中间的“小隔间”里,黛玉、宝钗分别在他两边的“小隔间”里,三人自始至终都没做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该剧导演、中国音乐学院表演艺术教研室主任陈蔚说,那些小隔间象征的是他们各自内心的空间,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唱出的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悟、无奈和愿望。而“台上”的每个人唱完后,“台下”的曹雪芹都会唱出自己对应的感慨、“评点”、反思。在这段戏中,黛玉和宝钗有过一次换位,进入到对方的“小隔间”中。陈蔚说,这象征着她俩都想去了解对方的心思。
  此外,《黄叶红楼》中还有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比如在被抄家后,台上出现了六位仙子,每人各撑一把油纸伞。陈蔚解释说:“‘伞’就是‘散’,曲终人散,死的死,抓的抓,走的走,从此不再有‘荣’、‘宁’。”
  第六场“祭潇湘”里,“红楼”人物第一次出现在“台下”——林黛玉来到了曹雪芹的身边,曹雪芹给她的头上罩上红纱巾,黛玉倒在了曹雪芹的怀里用于闭上了双眼,“台上”的贾宝玉伸出手,好似要把黛玉拉回到人间;“台下”的曹雪芹于昂首向天,痛苦地抱着黛玉的尸身一步步离去。陈蔚对此解释说,来到“台下”的黛玉已是她的灵魂,所以她才能与曹雪芹相会。曹雪芹为她蒙上红纱,是在表明这个已经逝去的灵魂仍是他要娶的妻子。
  而另一个出现在现实世界里的“红楼”人物是史湘云。编剧王海平说,他采用了红学大家周汝昌认为脂砚斋就是史湘云的观点,让史湘云在31年后回到北京遇到了曹雪芹,二人携手回到了黄叶村共度晚年。

本文《曲剧《黄叶红楼》首演》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xinwen/2014/23816.html

上一篇:评剧名家宋丽回乡演出 下一篇:湘剧《谭嗣同》走进大学校园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