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4年戏曲新闻 >

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首演圆满成功

9月17、18日中秋前夕,由上海京剧院策划创作的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在天蟾逸夫舞台隆重首演。龚学平、周慕尧、陈东、滕俊杰、张鸣、汪浩等领导与戏剧界、诗词界、书法界等专家共同观看了演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千百年来,国人寄情于亘古不变的圆月,传诵着无数以月述怀的诗篇,形成了独特的“中秋文化”。为打造都市节庆文化,唤回那一轮明月中潜藏着的,我们的集体记忆与美好情感,上海京剧院这两年来一直潜心策划这样一场富有创意且恪守京剧韵味与古典诗韵的演出,将京剧、诗词、书法和现代装置艺术跨界融合。
  《月光下的行走》演出分四幕,由青年演员鲁肃饰演一位现代都市行者,与臆想中的古人纷纷邂逅,史依弘、李军、王珮瑜、金喜全等实力派中青年演员,分别以原汁原味的传统京剧声腔演唱了《静夜思》、《渔家傲》、《水调歌头》、《雨巷》等近二十首经典诗词。导演汪灏极具实验性地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舞台视觉艺术相结合,搭建出一个美轮美奂的舞台时空,营造了一场视听盛宴。值得一提的是,担纲此次音乐创作和声腔设计的是剧院一群年轻人,他们或是鼓师或是琴师,在第一次担纲作曲配器重任时,显现出扎实的京剧传统音乐功底,在此基础上,有几段唱腔还大胆加入吉他、提琴、现代打击乐以及人声伴奏,令人耳目一新,被堪称为“神曲”。
  演出现场,天蟾逸夫舞台呈现出特有的宁静和温暖,幽幽清雅的背景音乐,“一桌二椅”的展示以及韩敏、尚长荣等名家为演出提笔的书法作品展览、水墨风格的演出说明书等都极好地烘托出演出的特定主题,让观众们进行了一次追寻宁静的心灵之旅。《月光下的行走》是上海京剧院“中秋问月”的第一步,是一次新的探索。这次探索恪守京剧艺术的本体和美学,试图找寻京剧艺术的现代表达方式,唤回现代都市人渐行渐远的中秋文化。剧院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为京剧赋予新的样貌,使观众在此间除了欣赏精彩的京剧演出,还能体味中国的传统文化。
  京剧音乐剧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演出受到了出奇意外的热议与好评。虽然演出前,网络上出现过一些讨论与不同的声音。但从两场演出现场来看,不仅座无虚席,而且大多为青年观众,剧场效果既温情又热烈,既诗意又火爆。散场时,观众们还沉浸在演出寄托的各种情感中久久不能释怀,观众们拍红了巴掌,湿润了眼眶,属于国人的集体记忆与美好情感在舞台上下流动萦绕。
  演出后,沪上媒体给予了大量宣传报道。东方卫视、上视新闻频道用近3分钟的篇幅播报了演出盛况。《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也都做了图文报道。相对于媒体的客观评价,网络上对《月光下的行走》的话题讨论则更肆意更热烈,不少观众加入剧院的微博和微信,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纷纷抒怀。网友鸣洪说“印象最深的有2个节目:一是王珮瑜演唱余光中名作《乡愁》,加入吉他、大提琴、手鼓的伴奏,令人耳目一新;二是史依弘演唱李商隐的《嫦娥》,雍容华贵,加上挥舞的长绸,美哉美哉!”网友徐冰说:“台上瑰丽的书法、曼妙的身段、穿插的现代对白,时空就此穿梭流动,那原本陌生的国粹,颇有了亲切之感。感受到新生代为国粹的绵延付出的努力,值得支持。”网友东雄说:“观众席天花板上用灯光打出诗人的名字好有创意,最后还给观众发月饼,突然有很想家的感觉。”还有网友说:“京剧优美的旋律和古诗词的意境结合地恰到好处,演员动情的吟唱,背景细节无一不精。适合用来温习那些年读过的感动,复习差点被遗忘的温柔。”

本文《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首演圆满成功》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xinwen/2014/23762.html

上一篇:精编版《赵锦棠》美不胜收 下一篇:廉政教育话剧《黑瞳》第二轮上演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