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2年戏曲新闻 >

京剧歌剧交流对话


 
  一部尘封在德国德累斯顿图书馆的巴洛克风格歌剧《中国女人》,无意中被钟情于中国京剧的德国作曲家贡德曼翻阅,于是经中德双方艺术家之手,一部中西合璧的歌剧、京剧《界碑亭》诞生了。10月9日、10日,“中德混血”的《界碑亭》从德国来到北京,登上了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

  两种古典艺术的融合

  1992年,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的贡德曼来到中国戏曲学院留学一年,学习中国古典戏剧。这段历尽艰辛的求学经历,让中国京剧的种子深埋在了他的心底。
  回国后,贡德曼在德国一直从事交响乐和电影音乐的创作,但当他发现了由德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夫·维利巴·格鲁克创作的歌剧《中国女人》的剧本后,那根属于京剧的心弦被拨动了。于是,贡德曼便与自己的老师、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奎生携手将这部作品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
  《界碑亭》讲述了丁含香与杨增寿2位中国人和4位欧洲人偶然在“界碑亭”相遇,他们闲话各自的艺术情趣,施展各自的才艺,最终在艺术中相互了解和融合。该剧融合了中国京剧、昆曲和鲜明巴洛克风格的歌剧因素,是一台风格特别的跨界混搭演出。
  “‘界碑亭’是个虚拟的空间,我们想表达中西两种艺术形式跨国界相互交流的意思。”编剧奎生说,为了能更好地展现中国的戏曲文化,他将昆曲《林冲夜奔》和京剧《天女散花》两折戏融入其中。“西方巴洛克时期的歌剧都很悲壮,在中国戏曲中,林冲是个悲剧式的英雄,两者的风格更容易结合。另外,《林冲夜奔》和《天女散花》两折戏都是载歌载舞的,能够体现京剧的本体美。”
  而贡德曼对于歌剧与京剧的融合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巴洛克时期的歌剧还很年轻,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乐队也很小,可以说是歌剧的雏形。而中国戏曲同样是一门古典艺术,两者的融合会带给观众古典的享受。欧洲很多年轻人不看歌剧,他们关注的是流行音乐,在中国也同样如此。我们希望用这种尝试让两国的年轻人更多地关注传统艺术。”
  《界碑亭》的演出由国家京剧院与德国世界乐团通力合作。2010年,《界碑亭》在德国波茨坦音乐节开幕式的首演,引起了极大关注,德国观众对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换服装的场景颇感新鲜,特别是全剧结束时关羽以骑马舞刀的形象出场,观众更是起立鼓掌。今年,《界碑亭》在德国勒沃库森成功演出后,终于登上了北京的舞台。

  古意大利语配京白

  大幕还未拉开,乐队先奏响了演出的《序曲》。这《序曲》带有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节奏强烈、旋律精致,大量装饰音的运用让乐曲极尽奢华,而京剧“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以及京剧打击乐的加入,让乐曲不仅增添了“京味儿”,也多了一分俏皮。

本文《京剧歌剧交流对话》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xinwen/2012/26617.html

上一篇:舞剧《铁道游击队》魅力呈现红色经典 下一篇:大剧院“春华秋实”展演周将开幕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