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1年戏曲新闻 >

《三峡人家》:普通百姓的生活群像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石板坡上唱山歌啷扯,名堂多啰哎……”古朴的青瓦房、清幽的石梯坎勾勒的长江岸边的城市景色,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一段富有生活气息的三峡人家故事在长江之畔的石板坡小区展开。作为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的参演剧目之一,重庆三峡歌舞剧团创排的方言话剧《三峡人家》7月13日和14日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上演。

  长江之畔,三峡库区的石板坡小区,生活着一群普通百姓:经营精明但心地善良的小店主钱三、风韵犹存急于嫁人的寡妇胖嫂、忠于职守的梅警官、关心时事的退休教师赵老伯、爱发牢骚的退休码头工人李老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些农民工先后来到这里,有削尖脑袋创业的金老板、多才多艺的擦鞋匠田多,而命运坎坷的歌厅女艳艳的到来,则打破了石板坡的平静生活。面对这个不幸的少女,人们维护正义、扶弱济贫,让艳艳重拾生活的希望。这里的居民也经历了一场道德与良心的洗礼,和这些来自农村的青年人融合在一起,共同建设新的和谐生活。

  话剧《三峡人家》以写实风格为基调,以群像戏结构的方式,将众多鲜活的人物和趣味盎然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剧中地道的重庆方言、诙谐幽默的台词令人拍案叫绝。擦鞋匠田多自编的山歌,当地竹琴艺人的史诗性说唱,生动鲜活且富于音乐性的方言对白,无不凸显出该剧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每到精彩处,观众席上便爆发出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坐在记者旁边的一家人家乡就是重庆三峡歌舞剧团所在的万州区,他们表示:“来北京20多年,从没看见过来自万州的剧团,今天真的很骄傲。”《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说:“我带着7岁的小朋友来看戏,她看得手舞足蹈,看完后走在长安街上反复模仿剧中小女孩的表演。”她认为该剧编剧伟巴描写的是自己最熟悉的人物和生活,所以写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个戏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很多细节特别好看,在看戏的过程中让我联想到《茶馆》。”著名编剧刘锦云说。

  剧目《移民金大花》、《三峡人家》、《鸣凤》等均获成功,为什么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万州区连续出现这么多文化精品呢?《移民金大花》、《三峡人家》编剧伟巴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市、区领导的全力支持,没有当地深厚的群众基础,没有能够调动全区社会力量的体制和机制,没有一群充满热忱的文艺工作者,没有善于借脑和引进外力的成功经验,根本不会有《三峡人家》的今天。每演一场,《三峡人家》剧组都要召开研讨会,首演至今4年的时间里已经七易其稿,“这次在北京演完之后我们回去还要在台词上进一步下工夫,凸显此剧的语言之美。”重庆市万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正海说。

本文《《三峡人家》:普通百姓的生活群像》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xinwen/2011/25584.html

上一篇:谭晶出演新版歌剧《白毛女》 下一篇:“名家名剧月”精彩谢幕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