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剧艰难中求生
“所有少数民族戏剧中,傣剧和藏戏一样,在体现民族个性、民族心理,表现自己民族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一开戏,听见象脚鼓、葫芦丝响起来,就知道这是傣剧。”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知名戏剧家、作家曲六乙这样评价傣剧。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傣剧说傣语、唱傣腔、讲述傣家人的故事,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代表傣剧艺术最高水准的全国唯一的专业傣剧团却面临后继乏人、生存困难的困窘局面,傣剧的传承与发展堪忧。
好苗子难寻,演出后继乏人
青青的凤尾竹、郁郁的大榕树下,傣家的男女青年穿着特有的民族服装,敲起象脚鼓,吹起葫芦丝,打起铓锣,跳起舞来……这一令人陶醉的景象,如今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似乎越来越少见了。
傣剧与彝剧、壮剧、白剧并列为云南四大民族剧种,是云南德宏地区傣族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并被誉为东南亚的一颗艺术明珠。曲六乙介绍,傣剧100多年来发展迅速,起初表演时演员上前三步演唱或做动作,再退后三步听场边人提词,唱段之间以锣鼓等打击乐伴奏。后来表演动作中融入傣族民间舞蹈的步态,伴奏方面增加了葫芦丝、二胡及象脚鼓等乐器,民族风格更加浓郁。
2007年,由全国唯一的专业傣剧团德宏州傣剧团改编的傣剧《南西拉》,在山西大同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上公演时引起了轰动。编剧杨树忠介绍,该剧通过描写南西拉对召朗玛理想爱情的破灭,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位美丽善良、爱憎分明而又坚毅果敢的傣族女性形象,表现了古代傣族妇女南西拉对命运的斗争,表达了对傣族女性的人文关怀、对傣族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对以往傣剧女性形象进行了超越。
“虽然语言不通,但这部戏给我很大震撼,感觉就像置身于美丽的云南,真是一种享受。”公演之后,大同市民李培云激动地说。最终,该剧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金孔雀”综合大奖、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然而,不到3年,《南西拉》的男主角退休,女主角因病淡出舞台。剧团忽然发现,在年轻演员中竟然找不到能顶上去的主角了。大多数傣剧演员只是初中毕业,文化素质偏低,传帮带水平有限,年轻演员普遍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另外,剧团编剧人才缺乏,90%的剧目都是从傣族叙事长诗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来,剧目老化,风格题材单一,傣剧难以创新和发展。
杨树忠说,编剧既要有较好的傣语和汉语功底,又要了解艺术,但目前剧团吸引不了这样的人才。“即使培养出好编剧,也不会在剧团久留,随便到电视台、电台谋个差事,都比这里的待遇好。”
相关文章
新闻热点
- 评剧名角马泰身后引发官司11-05
- “麒派”衣钵传人周少麟逝世12-31
- 优秀京剧展演倾倒京城戏迷01-02
- 重庆川剧尴尬处境令人忧01-02
- 川剧泰斗吴晓雷诞辰116周年纪12-06
- 李爱琴收徒11-10
- 《主仆奇冤》演绎京剧版“杨12-23
- 尚长荣喜收新弟子01-03
- 新版《临江驿》上演10-03
- 越剧“梁祝”版权案历时三年12-04
推荐关注
-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11-10
- 话剧《四世同堂》台北首演11-05
- 上海京剧院推世博十一演出季09-29
- 万名观众首体梦回“1980”09-29
- 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07-17
- 《花落花开》登台银川07-25
- 《秋色渐浓》压轴越剧节展演11-27
- 评剧版《雷雨》津门上演12-29
- 重庆川剧尴尬处境令人忧01-02
- 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开幕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