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戏曲知识 >

光山花鼓的渊源流变?

972.光山花鼓的渊源流变?

答:“光山花鼓”俗称“麻依哈”。20世纪80年代开展“集成”工作时,经比对,觉得它和“信阳花鼓”的音乐唱腔差别不大,于是合称“豫南花鼓”。据《潢川县志》和《光出县志》记载可知,其产生应在明*清初,早于河南的梆子腔而与“弋阳腔”有些渊源纠葛,“嗨子戏”是其姊妹,演唱方式较为接近。

花鼓戏语言通俗,唱调优美,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很受广大群众欢迎。但在旧社会,花鼓艺人的社会地位却极为低下。民国七年(1918年)一位息县知县因看花鼓戏,竟遭《河声日报》舆论抨击,由是而知其在上层人士心目中的性质。再加兵燹战祸、水旱蝗汤,至解放前夕,花鼓戏已濒临绝境。新中国成立后,光山花鼓相继参加了河南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和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还把《夫妻观灯》演到了中南海的怀仁堂。以翁行凡为首成立的“光出县大众花鼓剧团”,一直活动到“文化大革命”才被宣告解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枯萎的出花又绽放出新蕾,新县、光出等县相继成立了10多个半职业性质的花鼓剧团。1990年6月河南省文化厅还在光出县召开了“光山花鼓”的研讨会。


本文《光山花鼓的渊源流变?》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wenhua/zhishi/28722.html

上一篇:河南花鼓戏的现状? 下一篇:戏曲中什么是豫南花鼓?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