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戏曲知识 >

什么是“平、背、侧、月”?

498.什么是“平、背、侧、月”?

答:大一统“梆子腔”于乾隆年间进入河南后,受各地方言影响,在中州四域,从调高上又演化出平、背、侧、月四派唱路。“平”即平调(北路•包括怀调),“背”即“背弓”、靠调(西路),“侧”(仄)即高调(东路),“月”讹为越调(南路•包括南阳调)。发展中,当它们一一离开母体,又先后独立为河南梆子系统内的兄弟剧种(大油梆、怀梆肩梆、越调)时,留下“高调”(高梆、豫东调,含“祥符”“沙河”)和“靠调”(靠出黄、豫西调)便被称为“本梆”。复经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间的交融合流,并最终达于成型、成熟之际,具有全省性内涵、地方性风格和鲜明特色的“河南梆子”,才在实质上铸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豫剧”模式。而此前,即使上推几十年(即清末民初时),其与各兄弟梆子剧种的差异也是不太大的。由于剧目、关目、伴奏乐器和唱腔板路的接近,相互间“跳班”也非常容易。在表演艺术和演出形式各方面,且留有出陕梆子、乱弹、清戏、罗戏、黄戏等剧种的渚多痕迹。


本文《什么是“平、背、侧、月”?》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wenhua/zhishi/28220.html

上一篇:什么是“本梆”“土梆戏”? 下一篇:豫剧在全国地方戏里的地位如何?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