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99)崔兰田的唱

豫剧春秋

樊城

第二十一章

3、“崔兰田的唱,姚淑芳的浪”

1941年农历八月,郑州时局日趋紧张,周海水带着小科班的几十个孩子徒步来到洛阳,在背靠北城墙的世界舞台演出。崔兰田的嗓子好,扮相俊,唱戏又很卖劲,很快就在洛阳这座历史名城崭露头角,名气越来越大,传出了“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的顺口溜。很多观众到世界舞台买票看戏,就是冲着她这位才十五岁的小演员去的。

崔焕臣夫妇听说女儿在洛阳唱响了,也带着二妞二小前来投奔。

周海水带着戏班在洛阳演出将近一年,收入时好时坏,眼看难以维持,就让科班提前出科,演员各奔东西。世界舞台的经理楚公民是个在江湖上混得开的精明人物,效法樊粹庭,把自己办的戏班取名为“豫声剧社”,看到崔兰田越来越红,就力邀她留下来,并拍胸脯说要请名角为崔兰田配戏。

果然,过不几天,艺名“狗头”的王相臣、艺名“狗尾巴”的王遂朝、艺名“地牤牛”的贾保须以及大名鼎鼎的张庆官都被邀请过来。

王遂朝是郾师县人,1901年出生,15岁入科班学戏,主工须生,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腔声大音洪,甜中带沙,婉转流畅,回肠荡气,余音袅袅;表演武戏刚中有柔,分寸适度。

贾保须1908年出生在宜阳县张村,13岁到洛阳学戏,拜蜚声豫西各县的著名净角演员爨金声为师,20岁左右就名噪豫西。因其腹藏本戏二百余,被人称作“戏包袱”、“活字典”。贾保须音域宽广,声如洪钟,行腔粗犷豪放,底气充沛,最擅长大段唱词和悲愤哀伤的腔调,唱起来酣畅淋漓,哀婉动人,群众特送艺名“地牤牛”。

王相臣是王遂朝的堂兄,1892年出生,须生、武生兼工,虽然比王遂朝稍有逊色,却也享有盛名。

崔兰田对这几位名艺人很是敬重,虚心学习,哪怕是有一声一技之长的,便纳为己用。尤其是对著名男旦演员张庆官,崔兰田更是躬身求教。

张庆官1888年出生,郾师县人,自幼学戏,青年唱花旦,中年唱青衣,老年改唱老旦,戏路宽,功底厚,表演细腻真切,落落大方,尤以寒腔、鼻韵绝技享誉梨园。张庆官的点拨指导,使崔兰田攀登上新的高峰,对她日后艺术发展和风格流派的形成,起到重大作用。

童年的苦难磨砺,使崔兰田小小年纪就谙熟人情,不但对同科出身的王兰琴、李兰菊、王兰巧等不摆第一主演的架子,就是对前来搭班的祥符调演员姚淑芳等也亲切相待,视同姐妹。

姚淑芳的出身比崔兰田还苦。她1922年出生在开封县南北堤,原姓韩,从小被卖入青楼,跳出火坑后学戏,曾拜小火鞭为师,在开封的舞台上小有名气,曾有“门搭子点炮,姚淑芳坐轿”之称。抗日战争爆发后,姚淑芳来到西安,曾为常香玉、陈素真配戏,演技臻于成熟。到洛阳加入楚公民“豫声剧社”时,姚淑芳已经是20岁的大姑娘了,出落得妩媚漂亮,一双大眼睛顾盼生辉,灵动传神。

姚淑芳的唱腔以祥符调为本,兼融豫西调之长,用二本嗓行腔,俏丽明亮,口齿清楚,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她在表演方面尤其擅长,扮相俊美漂亮,独具风韵,走起台步犹如风摆杨柳一般。在《桃花庵》中,崔兰田扮演窦氏,姚淑芳扮演妙善,配合默契,各展所长,可谓是珠联璧合,洛阳的戏迷很是喜欢,传下了“崔兰田的唱,姚淑芳的浪”的俚语。后来,《桃花庵》一剧经樊粹庭的指导和崔兰田的不断雕琢打磨,成为崔派艺术的代表作“四大悲剧”(《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之一。

姚淑芳在和崔兰田同台演出时,与崔兰田的师哥、唱须生的常年来一见钟情,爱得如胶似漆,死去活来,因遭家庭反对,曾吞金自杀,终得喜结连理。解放后,姚淑芳、常年来加入开封市人民豫剧团,1954年调到河北邯郸地区豫剧团,1959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演出,对京剧艺术颇多借鉴,唱腔演技别具一格。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狂飙中,姚淑芳不堪凌辱,自缢身亡。

本文《豫剧春秋(99)崔兰田的唱》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wenhua/yjcq/4071.html

上一篇:豫剧春秋(110)《穆桂英挂帅》唱红大上海 下一篇:豫剧春秋(92)命运坎坷的百灵鸟关灵凤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