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103)“盖九州”和“七岁红”马金凤

豫剧春秋

樊城

第二十二章

三年中,马金凤天天趴在水罐上喊嗓,额头压出一道深深的辙印,至今犹存。

三年中,母亲一边陪着女儿练声,一边拣拾砖头为丈夫砌坟。

三年过去了,马金凤终于喊出了一条宽厚洪亮、清脆悦耳的“金嗓子”,父亲的坟也越砌越高。

1、“盖九州”和“七岁红”

世界上总有许多巧合的事情,与崔兰田一样,另一位豫剧艺术大师马金凤也出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山东曹县。

而且,马金凤原本也是姓崔。

马金凤的父亲名叫崔合利,5岁时被人拐卖到一个唱河北梆子的戏班里,在棍棒的威逼下开始学戏,12岁登台演出。18岁那年,崔合利逃离戏班,回到曹县老家,娶了一位名叫吴留玉的贫家女子为妻。

1922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大雪飘飞,在曹县东关一家车马店的破草房里,吴留玉生下他们的女儿,取名崔金妮。

家里添了一个人,就多了一张要吃的嘴。眼看难以维持生计,崔合利只好重操旧业,搭班唱戏。由于他基本功扎实,还有一副好嗓子,很快就名噪乡里,被人称为“盖九州”。

金妮三岁那年,崔合利病倒在戏台上,戏班班主撂下他扬长而去。一家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吴留玉一咬牙,自卖自身,换回20块大洋,交给年迈的婆婆,给丈夫看病,为女儿养命,自己跟着跑生意的马石头夫妇流落他乡。

崔合利病好以后,带上4岁的金妮告别老母,到济宁投靠了一个戏班,边唱戏边四处打听妻子的下落,一边还教女儿学戏。

在父亲的严厉督导下,金妮勤学苦练,学会了许多身段做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7岁那年,金妮第一次登台演出,扮演《施公案》里的小太监,奶声奶腔地喊一声:“施不全上殿啦!”赢得了一片掌声,从此有了“七岁红”的称号。

金妮8岁那年,奶奶得了重病,父亲也因病被戏班撇在一所破庙里,金妮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在曹县的街巷里唱起了“叫门戏”,乞讨度日。一个多月后,随着天气转暖,奶奶和父亲的病情都有所好转。崔合利把母亲托给二姐照管,带着金妮从商丘扒上煤车,来到河南省会开封。

崔合利父女第一次到开封,举目无亲,就在大相国寺旁边的一个小巷里扎下摊子,练武卖唱,靠路人施舍的残羹剩饭糊口度日。

有一天,一位在国民舞台演出的义成班演员从此路过,看到他们基本功扎实,表演得有模有样,就向掌班杨金玉和主演马双枝夫妇推荐。杨金玉收留下他们,让崔合利教学员们练功,金妮则跟着学戏。

第二年春天,金妮正式拜马双枝为师,学了《花打朝》、《闹山窝》等戏。马双枝融会了河南坠子的祥符调唱腔对马金凤影响很深,吐字清晰、干脆利落成为马派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尤其是马双枝在《花打朝》中的“吃鱼”绝技,更是让马金凤受益良多。《花打朝》一剧后来成为马派的代表剧目之一。

本文《豫剧春秋(103)“盖九州”和“七岁红”马金凤》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wenhua/yjcq/4050.html

上一篇:豫剧春秋(84)陈素真艺术生涯的顶峰 下一篇:豫剧春秋(94)培养演员“点石成金”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