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68)洛阳一带的豫西调名家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五章

4、在洛阳及其附近地区演出的豫西调名家

洛阳是九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名家荟萃,异彩纷呈,也是豫剧豫西调的中心。

豫西调也称西府调,冯纪汉在《豫剧源流初考》中说:“西府调是豫剧中的牡丹,它的光辉鲜艳夺目。它在东路秦腔和蒲剧的影响下,是在洛阳一带流行的靠山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靠山吼又叫山梆子,流行于豫西伏牛山区。艺人们相传,山梆子是由清乾隆年间朱仙镇蒋门的一支流传下来的。在清光绪年间之前,豫西调和祥符调在板路、唱腔上基本相同,直到光绪末年才改唱“下五音”,和豫东的“上五音”唱法有了明显区别。豫西调的戏班对朱仙镇也很有认同感,重修“老郎庙”朱仙镇明皇宫时,就有豫西调的公盛班、太乙班、同议班、庆升班、六合班等20个戏班捐款。

豫西调的流布地区,以今天的行政区划来说,主要是郑州、洛阳和平顶山市所辖的一些县市。

据老艺人传说,清乾隆年间已开始有“靠山吼”戏班在豫西各地串演。清道光年间,巩县的韵刁、曹太都是在当地很有名气的演员。宜阳县的白玉贵,艺名白状子,因科举不第,愤而学戏,熟读《三国演义》,以扮演关羽著称。

清后期到民国年间,郑州所属各县成为豫剧最活跃的地区。密县、巩县的煤窑主们,多敬奉“太清太上老君”,迷信“老君爷爱看戏,戏越好窑越旺”的说法,出资大办戏班,著名的有太上班、太乙班、三清班、太清班,犹以太乙班最负盛名。太乙班分大二班、小二班,其中老盛三、张妞、纪喜来、杨小德、李合群等,都是红极一时的著名艺人。

老盛三本名盛金升,1850年出生,先在洛阳学戏,后到密县太乙班搭班,是当时豫西调中最著名的须生演员。他运用大本嗓演唱,嗓音苍劲醇厚,朴实自然,清晰动听,独具特色,丰富和发展了豫西调的男声唱腔。代表剧目有“三烧”,(即《烧绵山》中的介之推、《火烧纪信》中的纪信、《火烧战船》中的诸葛亮)。他还有“三活”、“三老”之称,“三活”即活张苍(《盗宗卷》)、活蔡文俊(《松棚令》)、活苏秦(《伐苏秦》),“三老”即周云太(《卖苗郎》)、周奇(《送女》)、张元秀(《清风亭》)。由此可见,其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深厚功力,甚至观众尊称他为“老盛三”而不知其真名。

老盛三犹以演悲剧擅长,在《周老汉卖闺女》、《卖苗郎》中扮演周老汉、周国太,唱腔哀婉凄厉,感人肺腑。曾经有一次,老盛三和越调著名演员“和尚娃”在新郑唱对台戏,一大段唱竟把和尚娃戏台下的观众全部吸引走了,从此留下了“老盛三气死和尚娃”的传言。在《清风亭》中,老盛三扮演张元秀,声情并茂,真切传神,在认儿时的一大段滚白,凄切哀婉,如泣如诉,观众无不动容。

长期奔赴各地演出,使老盛三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才思敏捷,能随机应变。有一次在演出《卖苗郎》“杖责儿媳”一场时,他扮演周国太忘了带拐杖,急中生智,即兴编词唱道:“不用棍,不用杖,今天打你用巴掌……”演得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观众齐声喝彩。

张妞和喜连都是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的著名演员。张妞身材魁梧,擅演“关公戏”,造型气派壮美,表演庄重传神,有“活关公”之誉。

有一次,张妞在密县超化的关帝庙扮演关公,出场一舞刀、立马、亮相,显得威武肃穆,气壮山河,神态酷似庙内的关帝塑像,观众都以为是关公显灵,待戏一结束,赶紧焚香叩头,顶礼膜拜。说来也巧,连旱多天居然下起雨来,众乡民赶紧筹钱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从此,每逢关公的生日、忌日,都要请张妞来唱几天“关公戏”,以表虔诚。

喜连是密县大二班的须生演员,唱做念打无所不精,唱腔以大本嗓为主,雄浑苍劲,声如洪钟,做派儒雅潇洒,气度不凡。

喜连最擅演的有《李白醉酒》、《李白醉写》和《张春醉酒》,人称“三醉”。他扮演的李白,运用三想、三咏、三呼、三骂、三笑等表演动作,层次分明,恰到好处,把李白清傲狂放、恃才傲物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杨小德1873年生于洛阳,从小跟随父亲杨双喜学戏,后又入科班经过严格训练,生旦净丑不挡,唱做念打俱佳,被誉为“戏状元”。

杨小德真假嗓结合,行腔自然流畅,高低音运用自如,在《古城会》中演到关羽与张飞相见时,新编了一大段戏词,表现兄弟之间的情、义,唱得激昂凄厉,悲愤深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至今还被传唱。

杨小德和艺名“乌木杆”的名旦纪喜来长期合作演出,配合默契,对豫西调进行改革,改唱“下五音”,多用本嗓发声,音调深沉而又悠扬婉转,形成了与祥符调不同的特点。冯纪汉在《豫剧源流初探》中写道:“名旦纪喜来、名须生杨小德,在唱腔上进行了艺术改革,才开始唱下五音。下五音容易唱,不费嗓子,吐字清楚,行腔圆润,格外优美动听。西府调这种艺术革新,不但很快获得了人们的欢迎,而且还对以后的豫剧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李合群是一名净行演员,工“奸白脸”,小时候入“安庆班”唱皮黄戏,后改唱豫剧,在密县大二班搭班多年,后又出任小二班掌班。

李合群身材魁梧,扮相威严,嗓音洪亮,表演大方洒脱,刻画的权奸佞臣形象,凶恶狡诈,令人发指,创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赵妞是密县五虎庙人,小时在密县八班学戏,出科后分别在八班、大二班、小二班搭班演出。赵妞擅演官丑,唱腔、念白、表演都别具神韵,富有情趣,落落大方,格调高雅,没有庸俗低级的气味,丑而不使人生厌,如《望琼花》中的宇文述、《雷振海征南》中的沙木陀、《赶元王》中的朱恭迁、《老少换》中的县官等,个个形象鲜明、妙趣横生。他所扮演的老丑、小丑也都别开生面,给人印象深刻。赵妞的传人杨广聚、张小七、张殿元等也都在观众中有一定影响。

郭大孬也是位很有名气的丑行演员,1885年出生在巩县站街,从小下煤窑谋生,因不堪其苦,和弟弟郭小孬一起,到巩县刘村科班学戏。郭大孬擅演身份低微的小丑、老丑,也兼演官丑,做戏干净利落,滑稽可笑,富有乡土情趣。在《阎王乐》中,郭大孬扮演阎王,化装别具一格,布勒眼鼻,鼻翼两边画眼,抹黑嘴岔子,相帽翅竖插,戴到眼下,露逢可以看见,穿红袍敞怀不束玉带,手执折扇,手舞足蹈,帮腔凑势,唱做念别具风采,刻画了一个握有生死大权、乐得忘乎所以的阎王形象,夸张诙谐,妙趣横生。郭大孬在独角丑戏《开弓》中扮演的夏林,唱、念、做并重,特别是大段大段的念白,口语化、生活化、有情趣,乡土特色浓厚,生动表现了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其余演员如文武小生郑金声、须生杨庆贵、刘连喜,旦行张小元、老百合、大金城、裂粲籽、雪成,净行演员况青云、李庆合、鲍公义、李留柱等,都享有盛名。

到了太乙班分化为“太乙老班”和“太乙新班”时,一些新的演员又涌现出来,如生行的金成、装运、徐双槐、陈广福、夏作才、王新、王小顺、周银聚、王同秀、张同庆、张小乾、张福寿、周海水、赵锡铭;旦行演员燕长庚、王燕枝、慕水旺、翟燕身、面甜瓜、陈连堂、王兴;净行演员任合元、石永升、马太德、韩小丹、白楼等;丑行演员任北方、杨广聚、徐德卷等,都有一定的实力,在观众中有较高的声誉,对豫剧的发展繁荣,均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豫剧春秋(68)洛阳一带的豫西调名家》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wenhua/yjcq/4034.html

上一篇:豫剧春秋(76)陈素真对豫剧的贡献 下一篇:豫剧春秋(81)陈素真与尹晶天离婚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