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春秋(67)抗日烽火中常香玉的历险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五章
3、抗日烽火中常香玉的历险
为了避免魏少春的盘剥,1938年春,“中州戏剧研究社”离开开封,来到尉氏县,在一所庙院的戏台上演出。
当时,尉氏县城驻扎着一支国民党军队。这支军队是刚被收编不久的土匪队伍,匪性未改。姓张的师参谋长一见豆蔻年华的常香玉色艺俱佳,立刻就起了歪念头,派副官给张凤仙送上一对金戒指,一副银镯子,非要纳常香玉为妾不可。张凤仙一看势头不对,吩咐常香玉和母亲魏彩荣跳过院墙,连夜逃回开封。
第二天,姓张的参谋长闻听常香玉已经逃走,恼羞成怒,立即派大兵把庙院团团包围,声言如果常香玉不回来,戏班里所有的人,一个也别想活着出去!
闻听戏班被扣,逃回开封的魏彩荣和常香玉焦急万分,束手无策。正当她们万般无奈时,一位名叫孔显达的大夫把常香玉引见给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的张钫,常香玉拜张钫为干爹,在张钫的斡旋下,戏班才安全返回开封。
从尉氏返回开封后,常香玉随戏班在永安大戏院演出。演员们在尉氏受了一番惊吓,原想省城的治安相对要好些,可刚唱没几天,戏台上就挨了一颗手榴弹。这颗手榴弹直奔正在化装的常香玉,手榴弹爆炸前,适逢常香玉起身离开,才幸免于难,一名管化装的艺人却被当场炸死!
爆炸事件发生后,警察局不去追查凶手,却不由分说抓走了戏班的许多演员,连班主张凤仙也被抓进监狱审讯。等他们被放出来时,开封已处于沦陷前的恐慌之中,日本鬼子的飞机不断轰炸,市民纷纷外逃避难。演员们保命要紧,也走上了四散逃亡之路。
逃离开封时,常香玉等人坐的是运送伤兵的闷罐子火车,一路上目睹伤兵们的残肢断体,耳听伤兵们的哀号呻吟,切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感受到中华民族正在蒙受的苦难。
下了火车,张凤仙带着常香玉徒步走到密县。
那时,比常香玉大一岁的马金凤正在密县演出,常香玉就搭上了马金凤所在太乙新班。两位新秀合作,唱出了一台台好戏,可惜从开封逃跑得匆忙,戏箱没有带出,常香玉和马金凤时常合穿一件戏衫。
在密县演出一段时间,张凤仙带着常香玉继续向西,回到巩县。当时孝义镇正有一个戏班演出,听说常香玉在省城开封唱得很红,就请常香玉搭班。
这个戏班的主演是个男旦,名叫王仲华,1897年出生在商水县张明村的一个富绅家庭,行四,人称王四少,是豫剧沙河调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四少小的时候,家中养有戏班,他耳濡目染,爱上了演戏,而且专攻旦角,学唱得有声有色,模仿得惟妙惟肖,很快就驰名沙河两岸。冯纪汉在《豫剧源流初探》中说:“沙河调中名旦李佳玉的学生王仲华,是继易湘山之后的后起之秀。从1930年到1935年,曾四次进开封演出,上演过《三上关》、《春秋配》、《三上轿》、《织黄绫》等,唱腔十分优美动听,当时省城为之大震。”
常香玉第一次见王四少演出的是《刀劈杨藩》,王四少扮演樊梨花,唱得很卖力气,动作夸张,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常香玉的打炮戏是《秦雪梅吊孝》。由于是成名后首次在家乡演出,常香玉唱得格外用心,尤其是在《观文》一场里,把一段夸赞商郎好文笔的戏词,唱得缠绵悱恻,深情款款,可观众却不买账。轮到王四少扮演的丫鬟爱玉上场,王四少一卖力气,观众就哄堂鼓掌,一下子就把主演的势头盖过去了。
在家乡输了戏,常香玉心里很有点沮丧。这次张凤仙倒很开明,不但没有打常香玉,反而安慰常香玉说:“好唱家还得有好看家,咱老家这山沟里的看家,比起开封的,那叫日巴叉(不好的意思)!”
张凤仙急着带戏班去洛阳,但紧急风却遇上了声声慢。由于洛阳人对常香玉还不太了解,跟剧场的合同一时难以签定。直到1938年秋天,常香玉等才获得一位姓杨的经理邀请,走进东都洛阳。
新闻热点
- 豫剧春秋(68)洛阳一带的豫西10-31
- 豫剧春秋(78)陈素真几次被骗10-31
- 豫剧春秋(85)陈素真坎坷的中10-31
- 豫剧春秋(39)豫剧史上的模范10-31
- 《豫剧春秋》书籍目录10-31
- 豫剧春秋(66)常香玉和陈素真10-31
- 豫剧春秋(73)当之无愧的“人10-31
- 豫剧春秋(74)常派艺术传人(10-31
- 豫剧春秋(109)马金凤名震豫10-31
- 豫剧春秋(60)周海水三进开封10-31
推荐关注
- 豫剧春秋(16)豫剧曾被封建官10-31
- 豫剧春秋(15)烟花深处的春华10-31
- 豫剧春秋(65)14岁的常香玉唱10-31
- 豫剧春秋(32)戏曲脸谱的起源10-31
- 豫剧春秋(105)卢殿元科班中10-31
- 《豫剧春秋》书籍目录10-31
- 豫剧春秋(69)常香玉拣回一条10-31
- 豫剧春秋(72)常香玉为抗美援10-31
- 豫剧春秋(53)“河南梅兰芳”10-31
- 豫剧春秋(25)迫不得已的选择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