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71)创办“香玉豫剧学校”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六章

2、创办“香玉豫剧学校”

1948年,“水、旱、蝗、汤”和国民党反动派在解放战争中的垂死挣扎,使河南蒙受沉重灾难,大批难民再次向西流动,西安又成为收容河南难民的一个中心。

常香玉从开封重返西安后,萌生举办灾童豫剧学校的想法,与丈夫一商量,立刻得到陈宪章的理解和支持。经过艰苦筹备,“香玉豫剧学校”在西安市马厂子十三号院成立。招牌刚一挂出去,就吸引了大批前来报考的孩童。经过挑选,收录了第一批学员。

招生停止三天后,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方才赶来,常香玉看她长得眉清目秀,楚楚可怜,看到她的破烂衣衫和脏兮兮的小脸,想到自己苦难的童年,就破例收留了她。这个女孩就是常香玉的及门高弟高玉秋。

高玉秋1940年出生在兰考县,自幼父母双亡,投靠到二姨家,不幸姨夫又去世了,只好靠逃荒要饭勉强度日,辗转来到西安。

高玉秋嗓音条件比较好,学戏异常刻苦,开始曾学生、旦、净、丑各路行当,后来主工旦行。高玉秋学艺勤奋也很有心计,最初学习常派艺术,后来广泛涉猎,吸收融会其他流派的艺术特点,终于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能唱擅做,戏路很宽,演戏以“新”、“活”具有较大影响。1956年,高玉秋随常香玉返回河南,在豫剧院一团担任主要演员,所演剧目《对花枪》、《必正与妙常》、《喝面叶》、《白奶奶醉酒》等,都在观众中造成影响。

香玉豫剧学校教学正规,又包吃包住,很有吸引力,连着招收几批学员,在西北具有一定的影响,有许多学员后来都成为豫剧舞台的中坚力量。

1949年初,常香玉带团到甘肃兰州演出,引起轰动,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随着解放军大举进军西北,国民党的党政要人惶惶不可终日,纷纷西逃,局势十分混乱,常香玉不得已离开兰州,带着一个小戏班,租了一辆卡车,边走边演戏,途径武威、张掖,来到酒泉。解放军进军神速,1949年9月25日,常香玉和她的剧社在酒泉迎来了解放。

这时的常香玉已经26岁,经过多年舞台实践,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常派艺术不拘泥于豫剧旦行中的某一个行当。《红娘》是常派艺术的代表作品,红娘是花旦行,其唱腔跳荡轻快,表演既活泼明丽,又泼辣开朗。《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则集闺门旦、刀马旦于一身,既有闺中少女的娇俏柔媚,又有武生驰骋疆场的豪迈洒脱。其他的如《白蛇传》中白素贞正旦加武旦、《五世请缨》中佘太君老旦加帅旦的艺术形象,也都生动隽永,脍炙人口。

本文《豫剧春秋(71)创办“香玉豫剧学校”》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wenhua/yjcq/4020.html

上一篇:豫剧春秋(78)陈素真几次被骗及其与樊粹庭分道扬镳 下一篇:豫剧春秋(65)14岁的常香玉唱红省城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