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47)陈素真的童年岁月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一章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天夜里,陈素真在睡梦中哼唱“崔家女哭哭啼啼我把这孝衣脱,无计奈何,换上紫罗”,一哼出,就自己把自己从梦中惊醒了。

这一句唱词,脱胎于老式唱法,虽有轨迹脉络可寻,却是那样地婉转,那样地优美,那样的超凡绝俗。那是石破天惊的一句,这句新唱法一出,不但促成了豫剧的“陈派”横空出世,而且还使整个豫剧的唱腔,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1、以狗为伴——陈素真的童年岁月

在岁月的烟云中,虽然有许多东西被消磨,被掩埋,但总有一些东西,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泽;拂去历史的尘烟,反而会显得更加光华灿烂。

在豫剧界,陈素真就是一个永远不会被时光的烟尘掩蔽的人。

提起陈素真,熟悉豫剧的人都会很自然地想起《梵王宫》、《宇宙锋》、《三上轿》、《凌云志》、《涤耻血》、《义烈风》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祥符调名剧。在这些名剧中,陈素真以她那婉转优美的唱腔,行走如飘的台步,美妙绝伦的表演,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

提起陈素真,喜欢豫剧的人便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陈素真在还不到20岁的妙龄,便攀登上豫剧艺术的颠峰,被称为“豫剧皇后”、“豫剧梅兰芳”,陈素真的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证,就是豫剧的象征。

然而,陈素真天资并不出众,一生蹉跎坎坷,童年尤其不幸。

陈素真的生父名叫王秉璋,老家在陕西富平,曾在河南的临汝、兰封、洛阳三县当过县令。但陈素真的母亲,却只是个身份低微的小妾,所以陈素真从婴儿时起,就没有享受过县长大人家的豪奢和温情。陈素真最初的记忆,便是住大庙、睡地铺、吃冷饭,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匆匆忙忙地奔波。因为那时陈素真的父亲已在一场变故中去世,母亲带着她流离失所,改嫁给以唱红脸闻名的梆子戏演员陈玉亭。

陈玉亭1898年出生在开封县南北店村,乳名小柱。小时候,陈玉亭跟随父亲走乡串村卖烧饼,哪里唱戏人多,就赶到哪里去。也就是在那时,陈玉亭喜欢上了豫剧,常常看着看着就沉迷进去,耽误了生意,为这没少挨父亲的训斥。

1915年,17岁的陈玉亭干脆背着父亲跑到陈留搭德胜班唱戏,由于他天生一副浑厚高亢的好嗓子,一亮腔就赢得一片叫好声。父亲知道他偷跑出来唱戏,非常生气,找到戏台上拉他回家,陈玉亭在戏台上打着屁股坠儿,就是不走,父亲打折了一根唱戏用的枪杆,也没有把他打下戏台。

眼看在家乡唱不成戏,陈玉亭就跑了几百里地,来到黄河北边的延津县搭班,唱了几年红戏,才走到开封舞台。1931年,为了养女陈素真,陈玉亭离开正当红的永乐舞台,到杞县住破庙、走高台,终于把陈素真培养成豫剧的一代宗师。

陈玉亭对唱戏十分投入,在台下,他显得憨拙呆板,连句囫囵话都说不成,熟人都叫他“傻子”。可一登上戏台,陈玉亭立刻就变得生龙活虎,能唱出狂风暴雨般的激情,也能唱出从容飘逸的闲适,声腔高如峻岭崩云,劲拔嘹唳,低如幽谷清溪,徘徊缠绵,一字一句情真意切,唱得观众如痴如醉,称他为“红脸王”。   

解放前夕,陈玉亭与陈素真的母亲离婚,另娶新人,从此也基本断绝了与陈素真的来往。1970年,陈玉亭与世长辞,享年72岁。

陈素真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像乞儿一样痛苦而顽强地活着,经常遭打挨骂,忍饥受冻。母爱本应该是最伟大无私的,然而陈素真的母亲,却似乎并不爱她这个在后来给她带来财富和光荣的女儿。

陈素真的母亲喜欢打牌,一上牌桌就耽迷其中,别的什么都顾不得了。陈素真去找她,如果正赶上她输了钱心情不好,常常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巴掌和棍子。

童年的记忆总是最深刻的,陈素真的母亲1963年去世,陈素真在后来多次梦见她,还总是挨打挨骂的情景。

幼年的陈素真,长得并不算好看,也许挨打太多了,人也显得邋遢迟笨,穿着露脚趾头的旧棉鞋,两只袄袖整天擦鼻涕抹眼泪,弄得油光发亮。

冬季的开封,天寒地冻,冷风刺骨,没有家庭温暖的陈素真,脸上、手上、腿脚上都长满了冻疮,厉害的时候常常流水流脓。值得庆幸的是,陈素真的手上和腿脚上都留下了一生难以消除的疤痕,惟独脸上却光洁鲜亮。

也许,陈素真命中注定,就该吃唱戏这碗饭?

继父去唱戏,母亲去打牌,陈素真孤零零地没人管。也就是在这时,从小没有玩伴的陈素真和狗交上了朋友,她常常怀里抱着小狗,身边左右跟着几条大狗,大狗还带着更多的小狗。走到哪里,陈素真就和这一群狗玩闹嬉戏,撒泼打滚,成为一名“小狗头”、“狗大王”,大人们也就“狗妞”、“狗妞”地叫她,叫得顺口,居然把她的真名给忘记了。

陈素真的乳名叫佩玉,大名叫若瑜,这也许是她亲生父亲留给她惟一的遗产了。然而,在开封市井当中,在贩夫走卒、江湖艺人中,这样的名字实在是太高雅、太拗口了,远没有“狗妞”叫起来响亮、亲切。

开封的民俗中认为,小孩子名贱好养,奶名越难听,阎王越不肯提早收留。也许,陈素真正是有了“狗妞”这一粗俗的名字,熬过痛苦坎坷的童年,终于成为一代豫剧大师。

本文《豫剧春秋(47)陈素真的童年岁月》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wenhua/yjcq/3993.html

上一篇:豫剧春秋(54)豫剧改革蓄势待发 下一篇:豫剧春秋(59)樊粹庭、陈素真赴北京学艺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