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中国戏曲的发展简史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戏曲的孕育与形成(1)
中国戏曲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它的来源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和图像表达的原始时代歌舞。在古代文献中记载:《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鞈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
原始时代的歌舞本质上是先民们的一种宗教活动形式,主要为图腾、巫术和祭礼,在当时,宗教思想贯穿着人们的全部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如图腾的“百兽率舞”、有祭典的“八阕”之歌、有巫术的舞“雩”,用石器或陶器作为伴奏乐器热烈地舞蹈、尽情的呼叫或虔诚地祈祷。
在有关记述原始时代歌舞的古代文献或者岩画的图像传达上,大多歌舞者的身上都有一定的装饰物:头顶牛角、饰羽,手执牛尾,着兽形服等,这些装饰物起到摹拟、装扮形象的作用。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一书中说:“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其中的“表其容”、“见其意”,大概指的是歌舞有着模仿性和情节意义。
原始时代的歌舞虽具有摹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称为“戏曲”,不过它已是戏曲的前期形态了,中国戏曲就酝酿于这种原始时代的歌舞中。
先秦时期,朝野歌舞繁盛,《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这三千多篇诗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诗篇,而是“和乐”的歌词。《墨子·公孟篇》记载:“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这里所说的诗不是“和乐”的,而是要用以歌舞的。然而先秦歌舞的繁盛程度远远的超过了三千!
据史料记载先秦的歌舞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一、六代舞。《周礼·春官·大司乐》载,六代舞是《云门大卷》(黄帝时期)、《大咸》(尧时)、《大韶》(舜时)、《大夏》(禹时)等。六代舞是宫廷大戏,据说是周公旦摄政期间,集中了前代乐舞编制而成的,其用于礼乐制度。二、帔舞、羽舞等。帔舞、羽舞为持道具的歌舞、人舞。帔舞为舞蹈者手持五彩丝带,羽舞为舞蹈者手持半分开的鸟羽。周代时,宫廷舞分为“文舞”与“武舞”两类,《诗经·邶风·简兮》记载:“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此为描述当时舞蹈的情形。人舞为长袖舞,文舞手持羽毛或乐器,武舞持盾、斧之类的兵器。三、散乐。散乐就是流传在社会上的各种民间歌舞,有着丰富的内容形式。四、四夷之乐。四夷之乐就是其他部族的歌舞。

本文《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中国戏曲的发展简史》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wenhua/850.html

上一篇:戏剧艺术有别于曲艺 中国戏曲文化解读 下一篇: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宗教 巫术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