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永嘉昆曲的舞台与表演

戏剧种类与特点——永嘉昆曲(2)

【舞台与表演】它的表演风格粗犷、质朴、有别于苏昆的典雅、清丽。它的表演武功技艺卓绝,舞姿细腻优美,表演情真意切,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

表演艺术比较接近自然,演员的舞台动作都是从生活出发,表演内容处处符合生活逻辑的真实。例如:演员表演上楼的时候,上楼的步数必须与下楼的步数一致;再例如,表演水上行舟的时候,船头与船尾要有“此起彼伏”的真实感……

永嘉昆曲有着自己特有的演出习俗:

“额子戏”又称“日子戏”,是永嘉传统庙会习俗。这时,戏头家及主持者就会即聘请永嘉昆曲剧团来祠或庙中演戏。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认为演了额子戏村坊才会风调雨顺、人口平安、五谷丰登。每到演戏的时候,家家摆宴、宾客如云、笙箫鼓乐,呈现出一派升平景象。额子戏的演出,有一套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的即定程序。一般每个台基演三天,每天下午、晚上各演一场,共演六常

演出前先打“头通”(也称“闹台”)或打“集锦头通”、“锣鼓头通”,意在招徕观众及通知演员作好演出准备工作。接着是打“八仙”,八仙有“大八仙”、“小八仙”之分,凡是第一天夜场演出大多打“大八仙”。

“大八仙”是西天王母庆贺蟠桃大会,四海龙王、诸天菩萨、八洞神仙都齐来庆贺,各显神通。第二日和第三日夜场一般只打“小八仙”,依顺序上福、禄、寿、喜四仙官,有着祈福、消灾、人寿年丰之意。有时还加跳男加官(有时变跳或加跳女加官),依顺序上魁星、财神,都戴脸壳,在锣鼓伴奏声中跳一套舞蹈,最后以小生与小旦拜堂团圆。


八仙结束后,锣鼓稍停,接着演出折子戏,又称为“插出”或“三出”,每个夜戏要演三个插出。折子戏演完后,接着演正本戏。正本是一场戏的中心剧本,根据农村的习俗,第一本开锣戏须演“彩戏”,所谓彩戏,就是以忠、孝、节、义为重点内容、又要大团圆告终的剧本。

戏台中不管演多少场戏,最后一场戏中的人物角色必须有包公登场,其原因是说包公能日判阳、夜判阴,故妖魔鬼怪见到包公即远离村庄,能保地方安宁。最后一场戏完毕后,都要“洗台”,由“大花脸”角色化妆成包公或关公出场绕台几圈、配以符咒,叫作“洗台”,又称为“照台”、“扫台”,目的是这场戏演后,就能确保村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门庆吉和人口平安。

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表演特色:正生要神形兼备,声情并茂,“唱”、“念”、“做”、“打”俱绝。老生“唱”、“做”两功俱备,擅演“鞋趿戏”;旦角,着重表演青春少女的闺怨恋情、正旦的举止端方,幽娴贞静,婉约细腻,彩旦的身姿轻俏,或活泼、或泼辣放荡,唱念清朗甜润,正彩旦注重在表演上细致入微,水乳交融,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净角中的大花脸讲究功架、气质,要求气度恢宏、雄浑、凝重,以唱功见长;二花脸重跌打翻扑,表演娇健敏捷,须具有扎实武功底子,分为豪爽、勇猛、憨直、机趣、凶残几类;小花脸(丑)以身段表演,富有喜剧色彩,要求幽默、风趣、洒脱、飘逸,喜怒哀乐表现自如,自然得体;丑角的表演在永嘉昆曲的角色行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无丑不成戏”之说。

本文《永嘉昆曲的舞台与表演》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wenhua/1003.html

上一篇:永嘉昆曲角色与行头 下一篇:浙江省古老地方戏曲剧种 永嘉昆曲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