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大全 > 河南曲剧 > 曲剧剧团 >

栾川县曲剧团建团60年:一甲子坚守 半世纪辉煌

 
庆祝建团60周年座谈会现场
在河南戏曲舞台上,有一支成立早、名气大、扎根在西部山区、至今还依然活跃、并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种殊荣的县级曲剧团,这就是栾川县曲剧团。

如今,栾川县曲剧团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为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了兰辑吾、程文和、李大水、贾翰如、杨金舟、王占柱、孙文才、兰文祥、屈安军、霍长富、程彪、徐全军、王群、崔松武等一大批优秀曲剧艺术人才。演出场次逐年递增,2008年——2012年每年演出达240余场次,2013年达420场次,2014年达到647场次,覆盖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每村每年观看3场戏曲节目的工作任务目标”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切实解决了群众“看戏难”的问题,真正让惠民工程惠民生、民心工程得民心,架起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送戏下乡”模式开辟了洛阳市的先河,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栾川县曲剧团举办六十周年座谈会

日前,在栾川县曲剧团六十周年座谈上,栾川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钱晓苏代表县委、县政府前来祝贺,并给予栾川县曲剧团六十年来所做的突出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牢记习总书记“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和“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的具体指示,切实完成好各项演出任务。

在座谈会现场,与会来宾真切感受到了闻名全省的栾川县曲剧团建团六十周年的庆典竟然是如此的简朴,没有鲜花,没有水果,只有一杯淡淡的清茶。就如长期扎根在豫西山区坚守在曲剧这块阵地的栾川县曲剧团一样平凡无华,但却令人尊敬。虽说天冷,可这小小的会议室却像春天般的温暖。座谈会还特邀了十八大代表、县冷水村党支部书记、县曲剧团的老朋友杨岳参加。

来自河南省曲剧团、洛阳市曲剧团、偃师市曲剧团、渑池县曲剧团、孟津县曲剧团、临颍县曲剧团等省市专业曲剧院团的领导、艺术家和业余曲剧团的代表以及当地喜爱曲剧的忠实戏迷朋友等,纷纷表达了衷心的祝福,栾川县曲剧团的历届领导、离退休的老艺术家从剧团建设、人才培养、艺术生产等各方面发表了入木三分的真知灼见。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原河南省曲剧团)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剧目——曲剧的领军者,特派常松书记等前来祝贺:“愿栾川县曲剧团再创辉煌。天下曲剧是一家,省曲剧团要做好全省各地曲剧院团的坚强后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为曲剧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贡献”。

栾川县曲剧团走过60年风雨历程

栾川县曲剧团的前身是县红星实验剧团,当时县领导为了活跃山区群众文化生活,特聘请曲剧第一代老艺人、洛阳新安县的兰辑吾老师,带领在陕西渭南演出的部分演职人员和来自洛阳的程文和老师带领的部分演职人员合二为一,于1954年12月3日正式成立,属全民事业单位,编制58人,是一个从事戏曲创作演出传承、集公益性文化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戏剧表演团体,属财政差供补贴事业单位,现有演职员46 名,保留经典剧目有《包公辞朝》、《拉荆笆》、《狸猫换太子》《跑汴京》等。

1956年,栾川县曲剧团携《杨八姐游春》一剧参加河南省在临汝县(现汝州)举办的第一届全省戏剧大赛,荣获一等奖。兰辑吾老师是河南曲剧创始人之一,也是栾川县曲剧团的创始人,艺名“豫陕青松”。他把京剧《锣鼓经》引入曲剧延续至今,为河南曲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栾川自古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文化生活匮乏。为了使党的政策能传播到栾川的各个角落,剧团的演职员依靠肩挑、手提、人抬、木板车、牛套车、拖拉机等方式,将戏送到山区的每一个村落,通过戏曲演出的形式,使得山区的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到了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多年来,就是靠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每年的演出都在二三百场以上。正是大家的这种团结合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栾川县曲剧团声名鹊起,仿似是一只深山之中的俊鸟,声鸣伏牛山豫西大地。

在文革期间排演的样板戏《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同样声名远扬。

文革后古装戏开放,著名曲剧“黑头”演员兰文祥老师和其高徒屈安军正是剧团领军人物,代表剧目有《包公辞朝》、《包公之死》、《紫荆案》、《包公断子》、《审龙君》、《包公碑》、《大保国》等,这些剧目上演后久演不衰,给广大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包公辞朝》、《菊梅恨》、《八一风暴》等剧目唱腔风格独树一帜,很有地域特色。在郑州、西安连演一个月座无虚席。被河南省广播电台、电视台、中国唱片公司、西安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录音录像,全国发行,响誉中原大地长江两岸。

六十年来,累计演出15000余场(次),观众达1200000万人次。排演的《战旗永红》、《杨八姐游春》、《菊梅恨》等剧目分获河南省戏剧大赛一等奖。《包公辞朝》、《紫荆案》、《包公断子》、《包公之死》等剧目获得洛阳市戏剧大赛一等奖。创作的现代戏《路通摩云垛》获河南省交通扶贫汇报演出一等奖。创作的现代戏《大山的呼唤》获得河南省县(区)级文艺团体戏曲大赛金奖。

近年来,栾川县曲剧团一直坚持党的文艺“双百”方针,常年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演出,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栾川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政府购买、院团演出、群众受益”为原则,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克服了重重困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自创了计生、环保、旅游、“五五”普法、廉政建设、安全生产、赈灾义演、消防宣传、防御山洪灾害、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等题材的小戏曲、小品、曲艺、歌舞38个,集艺术性、观赏性、教育性、宣传性为一体,深入全县的213个行政村、景区、军营、学校、企业、工地、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链接】

栾川县曲剧团老艺人简介、演出剧目

兰辑吾:生于1911年10月9日,字程瑞、艺名“豫陕青松”,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会员,曲剧老生演员,原籍新安县城关南门里,17岁从艺开始学戏,拜曲剧早期演员刘洛为师二年,19岁参加洛阳南关高八子、朱六来为首的曲剧同乐班在豫西巩县、孟津、宜阳、伊川、偃师等十余县演出,于1954年12月在栾川县建团。中年驰名于洛阳市到西安市的陇海铁路沿线,代表作品有《周奇送女》、《三击掌》、《寇准背靴》、《四进士》、《杀齐王》等。

李大水(1921——1985)曲剧须生演员伊川县水寨人,师承温如玉。1955年参加栾川县红星实验曲剧团,任副团长多年,善演《剿宋贵》、《搜杜府》、,做戏认真,爱从小动作入手塑造人物,曾有“真宋贵”“活贾永”之称。

贾翰如(1922-)戏曲作者,合峪乡砚台村人,建国前当过小学教师,1953年调县文化馆工作三十余年。1952年发表剧本《小心地主反间计》。1958年该百年田甜话剧作品《缺水岭》为曲剧剧本,由县曲剧团上演,参加河南省三专四市现代化汇演获剧本奖。剧本由河南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6980年创作历史故事剧《搜卢府》。

杨金舟(1926——)曲剧旦角演员,汝阳人。外号“小奴才”。1955年由陕西省渭南地区和平曲剧团参加栾川红星实验取决于有所长,善演《刘公案》中的许翠屏,《杀齐王》中的姜美蓉,《花庭会》中的张梅英,《狮子楼》中的潘金莲,《杨家将》中的佘太君,《李天保吊孝》中的贾姐姬等,塑造出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王占柱(1932——)戏曲作家,三川街人。1948年参加工作,当过教师、县政府秘书、任过栾川文化副局长、县政协委员等职,1957年参加县剧目工作组,1964年开始从事专业戏曲创作,参与过《双医进山》剧本的创作和修改,后和赵书信等人合作《战旗永红》、《云崖春暖》。1978年以后和兰文祥合作整理《包公辞朝》,和著名剧作家杨兰春合作改编《背靴防帅》,由河南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河南出版社出版剧本。1981年和灵宝县戏曲作者张志玉合作小戏《追蛋》,在《黑龙江艺术》上发表。后根据传剧目《化心丸》改编为《审龙君》。整理过传统剧目《紫荆案》、《陈杏元》、《斩姚期》,移植过川剧《智取鲁斋郎》。1980年任栾川戏校校长,为培养戏曲新人付出过艰辛劳动。同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文代表,被吸收为剧协河南分会会员,被选举为剧协河南分会理事,1984年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孙文才(1933——)曲剧丑角演员,三川街人,年轻时入三川青年曲剧团,在不少传统戏、现代戏里扮演角色,演丑角做派干净,善演(草人媒)里的二和边,《游鬼山》里的卢世宽,《乔老爷上轿》里的乔老爷。

60年来栾川县曲剧团演出剧目

古装戏《杨八姐游春》、《杀齐王》、《四进士》、《寇准背靴》、《包公辞朝》、《包公碑》、《紫荆案》、《包公断子》、《包公之死》、《审龙君》、《黛玉葬花》、《谭嗣同》、《三打白骨精》、《野猪林》、《大保国》、《刮王莽》、《秦香莲》、《徐九经升官记》、《刘全进瓜》、《唐河奇案》、《哑女告状》、《丁生扫雪》、《春草闯堂》、《李天保娶亲》、《孟姜女》、《三十两纹银》、《陈三两爬堂》、《三子争父》、《郑八怪娶亲》、《下河东》、《小包公》、《劈山救母》、《铜台恨》、《战罗通》、《跑汴京》、《钓金龟》、《双鱼蝉》、《许州血案》、《借妻》、《丁郎认父》、《阴阳恋》、《闫家滩》、《剿宋贵》、《群英会》、《地塘板》、《三审刘玉娘》、《吴汉杀妻》、《十五贯》、《三击掌》、《刀劈杨藩》、《柜中缘》、《斩经堂》、《天仙配》、《楚王宫》、《打丁会》、《蓝桥会》、《破洪州》、《抬花轿》、《刘玉郎思宗》、《李双喜借狼》、《李红信推腐》、《两狼山》、《克敌荣归》、《张古董借妻》、《周老汉送女》、《拉荆笆》、《狐狸仙闹书馆》、《呼延庆打擂》、《送香茶》、《法门寺》、《审潘洪》、《转心壶》、《扒腊庙》、《货郎翻箱》、《秋胡戏妻》、《胡二姐开店》、《草人媒》、《将相和》、《赵氏孤儿》、《徐策跑城》、《铡太师》、《墙头记》、《鼓滚刘封》、《窦娥冤》、《蝴蝶杯》、《擂鼓战金兵》、《石秀杀嫂》、《讨荆州》、《合凤裙》、《安安送米》、《华容道》、《曹庄杀妻》、《铡西宫》、《闹法场》、《夺印》、《打金枝》、《梁山伯与祝英台》、《铡包勉》、《岳云》、《打乾隆》、《葛麻》、《半把剪刀》、《杀四门》、《老少换》、《苏家楼》、《沈香闹学》、《孙安动本》、《搜书院》、《群英会》、《黄桂香推磨》、《黄连蓬采桑》、《新安驿》、《同根异国》等。

连台剧:《大宋金鸠记》、《刘公案》、《回龙传》、《狸猫换太子》、《小红袍》等。

现代戏:《云崖春暖》、《青山安家》、《子媳鉴》、《家和月圆》、《追蛋》、《晚霞似火》、《一张镰》、《斗书场》、《冬去春来》、《传枪》、《补祸》、《穷人恨》、《刘介梅》、《革命一家》、《李双双》、《社长的女儿》、《龙江颂》、《艳阳天》、《追报表》、《卧薪尝胆》、《还我台湾》、《青松岭》、《洪湖赤卫队》、《南海长城》、《槐树庄》、《雷锋》、《刘海砍樵》、《秋月》、《罢宴》、《夜闯蟠龙山》、《酷情》、《五福临门》、《勾魂》、《路通摩云垛》、《大山的呼唤》、《双医进山》、《缺水岭》、《战旗永红》、《八一风暴》、《白毛女》、《山鹰》、《菊梅恨》、《扒瓜园》、《游乡》、《掩护》、《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李豁子离婚》、《光棍与寡妇》、《李豁子再婚》、《江姐》、《平原作战》、《盘石湾》、《颐和园》、《园丁之歌》、《遇新人》、《相亲家》、《爱国储蓄》、《水运尖兵》、《风雪恨》、《小心地主反间计》、《光荣人家》、《我等待着你》等。

本文《栾川县曲剧团建团60年:一甲子坚守 半世纪辉煌》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quju/jutuan/21100.html

上一篇:河南省曲剧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