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爱云:老艺术家的焦灼守望
二夹弦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山东省西部以及河南省东部及北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吸取了花鼓、梆子、琴书等诸多戏曲精华,曲调优美流畅,声腔委婉细腻,生、旦、净、丑的唱腔都有“真腔吐字,假嗓行音”的特点,号称“半碗蜜”。因其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且能驾驭正、悲、喜、闹、文、武多种风格的表演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爱。我市老艺术家田爱云用她的一生兑现着对二夹弦的爱和执著。
田爱云,1941年生,山东人,1953年加入东明县二夹弦剧团,1956年随团至开封参加地区会演,并先后拜二夹弦第四代传承人李学义、张素云等为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夹弦的传承人,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丝绒记》等。
幼年时期的希望
我从小在山东长大,1岁多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那个年代,孤儿寡母的生存异常艰辛,从记事起,我就跟着母亲以乞讨为生,捡柴火、要饭,只要能活下去,我什么都干。就算是这样,却还是难以填饱肚子。我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含泪带我拜师学艺。年少的我,在懵懂间开始了学戏生涯,觉得在台上唱戏是一件很得意的事情。
小小年纪的我不仅要照顾自己,学戏之余,还要在戏班子里打杂。1953年,在跟随戏班子演戏的过程中,我偶遇了多年未见的表哥。从部队转业回来的表哥当下就把我带走,要我跟着他去上学。在表哥看来,上学才是我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
上学还没有几个月,东明县一个二夹弦剧团来演出,抵制不住看戏的诱惑,每天我和别人一样背着书包出门,看完戏再按时按点回家,表哥一直以为我在上学。三天后老师找上了门,此时表哥才知道,原来我真的是被戏迷了心窍。
见我实在是喜欢唱戏,表哥无奈之下只好打消要我继续读书的念头。考试时,我唱了一段自学的《南阳关》,震惊了剧团的老师。“这孩子我收了。”自此,我的一生便和二夹弦联系在了一起。
一生与二夹弦荣辱与共
我没有上过几天学,但我却有着好强、不服输的性格。学练“小翻”的时候,别人很快就学会了,我却怎么也翻不好,心里真是又急又恼。怎么办,练吧。趁着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偷偷跑到没人的村外“练私功”。因为在平地上翻不好,我想从上往下翻会容易一点儿,于是找了个土坡开始练,结果,一头栽到地上,半个脑袋都扎进了土里,嘴巴、耳朵里全是土。
1956年,我们剧团到开封地区会演,会演结束后,剧团留在开封,成为全国级别最高的二夹弦剧团。随着演出的增多,我们剧团越来越火。那时,我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丝绒记》、《盘妻索妻》、《货郎翻箱》等剧目多次在全国和地方获奖。上个世纪60年代轰动全国的电影《李双双》中,《货郎翻箱》就被选为“戏中戏”,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那时,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河北、陕西等省区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每到一处,排队购票的队伍绵延一条街。可以说,当时开封二夹弦剧团的演员阵容和创作剧目都达到了鼎盛。
新闻热点
- 楚剧传承人张一平06-22
- 史佳花:不断挑战自己02-16
- 杜高档案(连载1)世纪末的奇06-19
- 陈晓峰:长春话剧小剧场的大01-08
- 吴琼:与《女驸马》结缘三十10-09
- “大嗓小生”第一人走了07-21
- 陈乃春:唱出心海里的每朵涟07-30
- 《穆桂英》男女主角夫妻档:06-04
- 杜高档案(连载3)南京街头惊08-12
- 刘长瑜:是铁梅成就了我11-08
推荐关注
- 李梅:扎根西部的艺术之树09-23
- 张英席很带劲儿10-31
- 何炅:《暗恋桃花源》我愿继06-22
- 我们的王斑07-16
- 蓝天野:挥不去的“人艺”,离10-28
- 李炳淑:京剧票价一定不能高11-12
- 廖向红:导演教学、实践、研11-26
- 吴琼:我和严凤英隔空对话10-31
- 余青峰:一杯苦茶背后的剧作11-10
- 刀美兰:梦舞在多彩的民族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