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名家 > 名家轶事 >

西藏编剧尼玛次仁:戏剧点亮生活


 
  大年三十,身为警察、医生和清洁工人的三个孩子,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孤独的老夫妇相互逗乐解闷时,一幕幕感动的场面出现了。这是在藏历新年晚会上表演过的小品《除夕之夜》。能把琐碎的家庭小事,写得如此温暖让人热泪盈眶的编剧,不是个情感细腻的女性,而是一位人到中年的男编剧尼玛次仁。

  尼玛次仁是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的一名编剧,自幼身患残疾行动略有不便,可他性格乐观豁达,什么时候都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

  尼玛次仁属于自学成才,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身体原因,未能一圆他的大学之梦。面对人生路上的第一道坎,尼玛次仁坦然接受了。为了不让阿妈为自己操心,他决定通过自学完成学业。

  自学之路比尼玛次仁当初想象的还要难走,好几次,他都想放弃,原先和他一起自学的同伴们,一个个中途停下了。“我的身体条件和别人不一样,不能半途而废。”每每有打退堂鼓的念头闪过,他就用这句话鼓励自己。终于,他坚持到了最后,他的执着让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先后获得了“全区自学成才优秀人物”、“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和“全国职工自学成才者奖。”尼玛次仁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说,自治区表彰时,给了我1000元钱奖励,其中500元给的是买书的代金券,我跑到书店把想要的图书全买回来了,现金给了阿妈一些,其余的都订了杂志。尼玛次仁常说,他其实赶上了好时候,上世纪80年代,是个渴求知识的年代,没有机会上大学的都在努力自学,政府也在倡导自学成才,有很多典型人物出现,如张海迪等,那样的大环境,给人以激情和力量。

  长大成人还不能自食其力,这个问题让尼玛次仁很焦虑,特别是看着阿妈年纪大了,还要操劳着维持家里的生计,有一种愧疚无法释怀,总觉得前路迷茫。这时,尼玛次仁的姐夫送了他一份礼物,这个礼物其实很平常,是几本《西藏文学》杂志,可这个礼物,让他的人生目标逐渐清晰。没过几天,一篇游记《大昭寺》写成了,经姐夫推荐,在1983年第五期《西藏文学》杂志上,手写的文章变成了铅字。这份高兴劲儿还没过去,该刊的主编找到他,让他参加即将举办的一期文学创作培训班。为了照顾这个没有收入的文学新人,主编开出的稿费比别人高了一些。

  有话道“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85年4月,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招编剧,录取了这个喜爱文学的青年,并把他送到上海戏剧学院少数民族编导班学习。艺术的启蒙,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苗。在编剧这个岗位上,他笔耕不辍,先后写出了话剧小品《一个真实的故事》、《燃烧的红蜡烛》、《特殊的园丁》、《爱的奉献》,电视文学作品《陷阱》、《请理解我们吧》,散文《雪莲花》等80多篇作品。其中,话剧小品《生命之歌》获2002年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话剧剧本《西藏往事》获得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剧本类铜奖。

本文《西藏编剧尼玛次仁:戏剧点亮生活》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mingjia/yishi/27520.html

上一篇:方汝将:为舞台而生逐梦不息 下一篇:“天堂里缺角儿吗”?
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