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秋:那一方永不停歇的水袖
张春秋,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大师亲传弟子,因在现代戏《红云岗》中成功塑造了“红嫂”这一经典艺术形象而蜚声海内外,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4年,她获得首届泰山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6月,被评选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12月,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得“中国戏剧表演终身成就奖”。
张春秋家里的一面墙上,挂了大大小小20余幅照片,有孩童时代学戏练功的场景,也有她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瞬间;有她塑造的玲珑剔透的“红嫂”,也有她演绎的亦喜亦嗔醉酒的贵妃。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一张张照片,折射出了张春秋传奇的艺术人生。
“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的那点苦没白吃,打没白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两年,看过张春秋表演的人,都会惊讶于她亮丽委婉的唱腔与精美细腻的身段。而张春秋自己却这样描述:“80多岁,嗓子也没倒,还能唱,腿脚还能活动。”
不少人说,张春秋的艺术功力源于她的聪慧、有悟性,更靠的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和钻研。“我小的时候,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练功,去天井里跑圆场、吊嗓子、压腿、拿顶。冬天夏天都是露天练功。冬天更惨,汗湿了衣裳也不能停,只能不停地练。”张春秋回忆说,“我们那时不叫‘学戏’,叫‘打戏’。每次拿顶时,我养父便会点上一炷香,香不尽是不能下来的。”
墙上有这样一张黑白照片,张春秋单脚站在一个大球上,另一只脚扳着朝天蹬,手里还耍着盘子。“当时,我要碾着球往后退,一只手要耍盘子,一只手要舞绸子,这个动作很有难度,稍不留意摔下来,便是鼻青脸肿。”张春秋说。记者留意到,张先生的手指与常人不同,指尖往后翘的幅度比较大。“估计是小的时候耍盘子被压成这样的,那时骨头软,铜盘又重。”
“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的那点苦没白吃,打没白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张春秋说,学京剧不容易,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行当太多,且唱腔、表演、动作都要给人以美的享受。“人物内在的东西从你的眼神、你的表情要让观众能理解。这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就的,要从娃娃抓起,大人要舍得。”
“先生怎么演的,我就怎么演,那就没有发展了,那就只能看梅兰芳了。”
“对于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很是振奋。”张春秋说,京剧要振兴,改革是必要的。艺术的生命在于它的时代性,国粹也要与时俱进。“我每天都看CCTV-11频道,看人家怎么改革。我睡眠不好,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晚上就躺在床上想,哪出戏的哪些地方应该怎么演。”醉心于京剧艺术八十余载的张春秋,对于京剧艺术如何改革,已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想法。
新闻热点
- 楚剧传承人张一平06-22
- 史佳花:不断挑战自己02-16
- 杜高档案(连载1)世纪末的奇06-19
- 陈晓峰:长春话剧小剧场的大01-08
- 吴琼:与《女驸马》结缘三十10-09
- “大嗓小生”第一人走了07-21
- 陈乃春:唱出心海里的每朵涟07-30
- 《穆桂英》男女主角夫妻档:06-04
- 杜高档案(连载3)南京街头惊08-12
- 刘长瑜:是铁梅成就了我11-08
推荐关注
- 何炅:《暗恋桃花源》我愿继06-22
- 李梅:扎根西部的艺术之树09-23
- 蓝天野:挥不去的“人艺”,离10-28
- 张英席很带劲儿10-31
- 吴琼:我和严凤英隔空对话10-31
- 李炳淑:京剧票价一定不能高11-12
- 廖向红:导演教学、实践、研11-26
- 刀美兰:梦舞在多彩的民族文10-29
- 余青峰:一杯苦茶背后的剧作11-10
- 我们的王斑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