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春:“新老戏”串起两岸情
情有独钟“新老戏”
《十五贯》、《阴阳击鼓骂曹》、《奇冤报》,台北新剧团排演的剧目,大多都是传统题材,又不拘泥于传统呈现,总有新意,被李宝春命名为“新老戏”。他说,之所以对传统题材情有独钟,是因为“舍不得”:“很多传统剧目都有特别好听的唱段,都是精华所在。而我个人对传统戏的手法也比较在行,所以舍不得放弃。”
不过,他也清醒地意识到,精彩的唱段之外,传统剧目的全本往往不够精彩,或者节奏过慢,不太适合今天的审美观念,因此他排演的传统戏总会去芜存菁,甚至加入一些新的手段,吸引新的观众。比如老戏《乌盆记》中的刘世昌,原来只穿一身蓝黑戏装,一动也不动就把戏唱完,而李宝春由此戏新编的《奇冤报》唱腔依旧,却加入了京剧男演员从不耍的水袖身段,还编了一支优美的判官舞。“唱腔没有变,但是观众会觉得很好看。”
李宝春认为,如今看戏的环境变了,追求时尚已经是无法阻挡的潮流,京剧也应该求新求变。“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喜欢买ZARA?就是有个品牌效应嘛,我排一系列的‘新老戏’,就是要打造京剧的品牌,形成自己的风格,来吸引今天的观众。”
创新当学乔布斯
京剧要创新,已经被业界所公认,但如何在创新中保持京剧的本味,一直是个难题。李宝春说,业界常说京剧既要姓“京”,也要姓“今”,两种说法都不错,但如何做到很难有精确的答案。“我只能说,不管你用什么新的形式,新的手段,都必须化到京剧里,为我所用,而不能嫁接到别人那里去了。”
他举例说,台北新剧团根据同名歌剧排演的《弄臣》,他在舞台上变了一段魔术:“弄臣变魔术是为了哄主子开心,这个符合人物的性格,也能吸引观众的兴趣,很好看。但如果我让《渭南之战》中的马超变个魔术,那肯定得挨骂。”
李宝春感叹,在潮流变幻莫测的今天,剧团根本把握不住观众究竟喜欢什么,不如埋头做戏。“就像乔布斯说的,人们不知道他们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京剧的观众也是需要引导的。”
他说,现在内地很多院团一排戏就上大制作,而新剧团的戏坚持走轻活、写意的路子,“看了这么多戏,就我们的舞台上还能看到传统的蟒袍、大靠,幕布也比较传统、简洁,这就是我们的风格,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意不是场面就能体现的。”
甘当“文艺走私犯”
多年来,台北新剧团一直致力于内地和台湾京剧的交流,当年第一个内地团体到台湾演出,策划者正是李宝春,而新剧团也是第一个到内地来演出的台湾京剧团体。“1990年我就邀请了尚长荣、李经纶等名家到台湾演出《曹操与杨修》、《野猪林》,那时候海峡两岸往来还有限制,布景入台还绕了好多弯子,他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文艺走私犯’。”
相关文章
新闻热点
- 楚剧传承人张一平06-22
- 史佳花:不断挑战自己02-16
- 杜高档案(连载1)世纪末的奇06-19
- 陈晓峰:长春话剧小剧场的大01-08
- 吴琼:与《女驸马》结缘三十10-09
- “大嗓小生”第一人走了07-21
- 陈乃春:唱出心海里的每朵涟07-30
- 《穆桂英》男女主角夫妻档:06-04
- 杜高档案(连载3)南京街头惊08-12
- 刘长瑜:是铁梅成就了我11-08
推荐关注
- 李炳淑:京剧票价一定不能高11-12
- 张英席很带劲儿10-31
- 刀美兰:梦舞在多彩的民族文10-29
- 何炅:《暗恋桃花源》我愿继06-22
- 吴琼:我和严凤英隔空对话10-31
- 余青峰:一杯苦茶背后的剧作11-10
- 廖向红:导演教学、实践、研11-26
- 蓝天野:挥不去的“人艺”,离10-28
- 李梅:扎根西部的艺术之树09-23
- 我们的王斑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