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名家 > 名家轶事 >

刘长瑜:是铁梅成就了我

“奶奶,你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一部《红灯记》,让中国人一夜之间认识了浓眉大眼的革命少女李铁梅。红头绳束起油光水滑的大辫子,是那个时代所有姑娘都竞相追逐的时尚。
  40多年时光逝去,铁梅形象永远定格在光鲜的海报上,而塑造她的京剧艺术家刘长瑜,已悄然老去。
  本届京剧节开幕式上,刘长瑜率弟子登台,三代铁梅同唱“红亮的心”。在后台,刘长瑜笑言,由于年事已高,这将是她最后一次参加京剧节。
  当了一辈子铁梅,回首艺术人生,刘长瑜心绪淡然:不是我成就了铁梅,是铁梅成就了我。

  来京剧老家演出很荣幸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次在京剧节舞台上重现脍炙人口的《红灯记》,您已经记不清唱过多少遍了吧?在湖北演出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刘长瑜(以下简称刘):《红灯记》是经久不衰的一部戏。我也称得上是一个京剧人吧,从1951年我考进中国戏曲学校,开始八年学习,我就一直从事京剧表演,到现在已经60年了。
  来到湖北就感到一种亲切,湖北是京剧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四大徽班进京,紧接着汉调进京,徽、汉艺人同台演戏,互相交流融合,这样京剧才慢慢形成。很多老艺术家都是湖北人,对京剧来说,湖北可以说是老家。我作为一名京剧人,回到这里向父老乡亲汇报,感到很荣幸。

  记:常来湖北吗?还记得第一次来湖北是什么时候?
  刘:来过多少次,那可真是数不清了。我第一次来湖北是在1962年,就在离火车站很近的那个人民剧场演出,唱的是《卖水》、《辛安驿》,现场那简直是火爆得不得了。很多观众表扬我、鼓励我,我出门坐的是黄包车,很多戏迷在后面跟着跑。
  那时候我还特别年轻,20岁,得到京剧老家群众的喜爱很荣幸,同时也觉得湖北人真懂戏、会看戏,行家多。

  《红灯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记:《红灯记》演出几十年,依然很有影响力,您是怎么把铁梅刻在戏迷心里头的?
  刘:《红灯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李少春、袁世海、高玉倩等很多艺术家、还有文艺界知名人士,比如郭沫若都全心投入,有的词就是郭老写的。比如“仇恨入心要发芽”那段娃娃调,原来是“不许泪水腮边洒”,郭老改了一个字,“不许泪水腮边挂”,就更形象了,我现在都还这么唱。“痛说革命家史”那场,演李奶奶的高玉倩老师给我讲戏,一个眼神,一个步伐,手把手地教;杜近芳后来也加盟《红灯记》,她唱得真是绝了,吐字、运腔,吃炒豆似的,嘎嘣脆,我就跟着学嘴里的功夫,直到不用字幕也能把每一个字送到观众的耳朵里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每个人都投入了对铁梅的塑造,那样的氛围太难得了,所以我觉得特别受益,我真是太幸运了。

本文《刘长瑜:是铁梅成就了我》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mingjia/yishi/27459.html

上一篇:李炳淑:京剧票价一定不能高 下一篇:李宝春:“新老戏”串起两岸情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