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名家 > 名家轶事 >

于魁智: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10岁学京戏,13岁巡演百场,少年成名的他是1970年代的“京剧神童”。
  坐科13年,深耕国家京剧院29年,他是“中国京剧最具票房魅力的文武老生”。
  王力宏看完他演出后追着要CD,京韵缭绕中写出《盖世英雄》。
  他就是于魁智。
  深得杨、余、马三派精髓,精于造诣的于魁智并不敢言开宗立派,因为“流派都是别人封的”,而他,只是《空城计》里那个卧龙岗上散淡之人。

  少年成名

  记者(以下简称记):13岁少年成名,是天赋还是机遇?
  于魁智(以下简称于):正好赶上了好时机。当时家乡的辽宁京剧院排一出京剧,讲解放战争时期儿童团的故事,主角文武兼备,老师因人设戏才为我设置了这么一个人物。
  记:成名早,为什么不早早出师?
  于:我从小在沈阳,10岁开始学戏,16岁毕业后考中国戏曲学院4年,读研究生3年,一共坐科13年,现在说起来是弹指一挥间,其实苦得要死。为什么坚持?老艺术家常说,“艺无止境”,京剧博大精深,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太多了。1998年,工作16年后,我又去读研究生。有人说我是为了光环和炒作,其实我就是为了充电。研究生3年,真是如饥似渴地补充我文学理论方面的不足和欠缺。
  记:当年的同学都像你一样坚持下来了么?您的艺术之路会不会走得很孤独?
  于:人各有志。1980年代初,出国留学、下海经商都是热潮,同宿舍的同学在放英语录音“folowme”,我这边放京剧的磁带学《击鼓骂曹》,当时的几部戏都是伴随着宿舍同学朗朗的英语背单词声学的。
  当时很多人都走了,我心中也曾有过徘徊和犹豫,但是一回想起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就觉得不能放弃。而且我自己从小就喜欢表演、喜欢唱戏,我太爱舞台了。

  传统之魅

  记:样板戏当红的时候学戏,为什么越来越回归传统了?
  于:那时8亿人看8部戏,文革结束后,很多老艺术家焕发青春,我却一出传统戏不会,只能演公堂上一个小衙役,往那儿一站就40分钟。“急在心,愁在面,坐立不安”!我当时想,难道要在这儿站一辈子?这才在恢复高考那年考上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那年全国每个行当只招两个人。
  记:生活中的你也很严肃吗?
  于:艺术上我非常乐意包容,我很愿意接受新的艺术形式,但是从小接受传统教育,我的行为方式非常传统。跟你聊戏可以,但不太会交际应酬。
  我喜欢以戏会友。王力宏很喜欢传统文化,中泰建交30周年,我、李胜素跟王力宏同台演出,他唱完了就来后台找我们俩,要与我们的合影和资料,还让助手追着我要CD,我回北京之后就给他寄了。之后他就出了京剧元素的《盖世英雄》,反响很好。

本文《于魁智: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mingjia/yishi/27454.html

上一篇:罗怀臻:发扬昆曲的美学精神 下一篇:艺品出于人品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